杭州日報訊 4月28日,2024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全國五一勞動獎和全國工人先鋒號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1088人被授予全國五一勞動獎章。西子清潔能源裝備製造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子潔能”)的焊工、特級技師葛小青,是其中之一。

從1994年到現在,葛小青從事鍋爐壓力容器焊接製造工作30年。“感謝這個時代,給了我們這些產業工人成長、成才的機會。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是對我個人的高度肯定,也是對在浙江這片熱土上辛勤工作、默默奉獻的廣大技術工人的極大鼓勵。”葛小青說。

深耕30年 “像藝術家做藝術品一樣去焊接”

很多人聽過“一萬小時定律”:不管做什麼事情,只要堅持一萬小時,基本可以成爲該領域的專家。在電焊這件事情上,葛小青堅持了數萬個小時,並樂在其中。

1994年,從技校畢業的葛小青進入西子潔能的前身——杭州鍋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杭鍋”),成爲了一名焊工。一把焊槍、一個面罩,他開始了與電焊“死磕”的日子。

鍋爐行業對焊工的技能要求非常高,焊接的電流、溫度、每一項參數都很重要,一條焊縫內在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鍋爐運行的安全性。

“焊工就像是給鋼板做縫補和拼接工作的裁縫。”葛小青拿起一個管板焊接的橫截面說,“鍋爐上的每條焊縫都要接受X光檢測。如果這裏面有氣孔、夾渣,說明焊縫有缺陷,會影響鍋爐的安全運行。”

葛小青的自我要求很嚴格,不僅要達到“100%的無損檢測合格率”,而且要焊縫得美觀,“像藝術家做藝術品一樣去焊接。”

一路過來,外界向他拋來過不少“橄欖枝”:早在10多年前,從事服裝生意、收入高於他10多倍的妻子提出兩人一起做生意,但葛小青覺得在焊工的崗位上更有價值,拒絕了;由於技能突出,廠裏想提拔他從事收入更高的管理崗位,葛小青認爲一線纔是自己的用武之地,拒絕了;在圈子裏出名後,別的公司來挖牆腳,還開出了“送一套房”的條件,葛小青表示是杭鍋成就了自己,對公司感情很深,拒絕了……

選擇的背後,是他對焊接技術的熱愛。“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我還是適合在一線發揮特長。”談起焊接,葛小青總是眉飛色舞。

30年來,他參與過很多世界級鍋爐項目,攻克了一大批國家重點項目和涉外產品的技術堡壘,成功地解決了核電、地鐵盾構機等產品關鍵部件的焊接技術難題,爲我國重大裝備製造項目作出了突出貢獻。

熱衷“傳幫帶” 打通學校教育到企業技能需求的“最後一公里”

在衆多稱呼裏,葛小青最喜歡別人喊他“葛大師”“葛師傅”——他喜歡教學生。

葛小青年輕時,由於設備、技術等客觀條件的限制,要學好技術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現在,成爲老師傅的他,希望把自己多年摸索出來的經驗傳授給更多的人。

因此,除了車間,葛小青最常在的地方就是技能大師工作室。這是西子潔能崇賢工廠大門口附近的培訓中心,一樓8個焊工實習工位整齊排列,裏面放着各類設備和工具。

平日,青年焊工們就鑽進裏面,對着鋼材、焊條練習各種焊接技能。碩大的塑料筐裏,放着學生們實訓後留下的廢料。

“每個企業,甚至每個車間,對焊工的技能要求都是不一樣的。我是從一線出來的,知道需求,可以有針對性地給學生開展培訓。”葛小青說。

在教帶過程中,葛小青傾囊相授,將自己的知識、技能和盤托出。他精心製作了一套獨特的訓練方案,從裝配點焊開始一直到模擬返修的各個環節,都有清晰的實操方法。

除了技術,他還時常分享自己的經歷、心得,鼓勵學生們在崗位上實現自我價值。截至目前,他累計爲公司培養了100多名焊工,有效地緩解了企業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

“對我們國家整個製造業而言,焊工是非常重要的工種,但企業往往招不到人。”葛小青說,希望自己能疏通從教學理論到實踐操作的“堵點”,打通學校教育到企業技能需求的“最後一公里”。

弘揚工匠精神 打造一支新勞動者隊伍

據悉,葛小青是西子聯合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西子聯合”)第3位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的一線員工。除此之外,該企業還有5人被評爲全國勞模,超百人獲得省市區勞模、五一勞動獎章、工匠、技術能手等各類技能人才的榮譽稱號。

這家企業爲何“盛產”人才?

在西子聯合,工匠的分量一直都很重。作爲一家持續向高端邁進的製造企業,西子聯合深知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董事長王水福曾表示,要像保護大熊貓一樣保護大國工匠。

早在2013年,西子聯合成立西子職工技能發展協會,每年舉辦技能大賽。此外,該企業還開展校企合作、完善工匠培育梯度,打造奮鬥節、宣揚工匠精神。

“培養高技能的人才,是高質量發展時代的需要。工匠是高端製造的基礎。不管機器如何高精尖,核心都是人。”王水福說,工匠一直是西子聯合的驕傲,是西子聯合高質量發展的基礎。

作爲省會城市,杭州要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中打頭陣、當頭雁,就要在求“新”提“質”中,打造一支與新質生產力相匹配的新勞動者大軍。

今年3月12日,該企業啓動“西子零號車間計劃”,將打造一支想創新、敢創新、能創新的高素養勞動者隊伍,爲傳統產業的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轉型攻堅提供支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