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台州日報

20餘年帶頭做埋頭幹

楊建西:在細節上追求極致

楊建西工作中。(受訪者供圖)

人物名片:楊建西,台州職業技術學院中德學院教學副院長,高級實驗師、高級技師,省優秀技能大師工作室領銜人、省“百千萬高技能領軍人才”拔尖人才,榮獲全國技術能手、浙江省勞動模範、浙江省五一勞動獎章、浙江傑出工匠、浙江省首席技師等。

臺傳媒記者陳 賽

“浙江省勞動模範——楊建西!”4月29日,這個喜人的消息在臺州職業技術學院不脛而走,楊建西再次成爲學校師生口耳相傳的“大紅人”。據悉,這是台州高校中首次有教師獲得該榮譽。

兩項發明專利、近30項實用新型專利、主持五項浙江省教育廳等技術技改項目……從業20多年來,楊建西秉持執着的匠心理念,一心致力於傳藝帶徒、技術改造、新工藝新方法研究與應用等工作,不僅培養出了數千名高技能人才,還幫助衆多企業解難題、增效益,“修煉”成了一名真正的“技術大神”。

讓更多學生受益

走進楊建西技能大師工作室,整齊擺放的工具、一塵不染的操作檯,以及辦公桌上擺放有序的專業書、各式各樣的測量工具,這些細節一下就讓人感受到大師的嚴謹和匠心。

“想把技術做精,就要學會在細節上追求極致,更要肯花時間去鑽研。”2005年,楊建西從河北秦皇島來到台州,近20年來,實訓室和工作室幾乎是他待得最多的地方,他說:“只要有空,我就會在工作室裏工作,和同事一起探討技術方案。”

初來臺州職業技術學院時,楊建西就被學校委以帶領學生參加2006年浙江省技能大賽並衝進國賽的重任。然而,彼時學校的數控專業剛剛起步,參加這樣的大賽,等於是零優勢零基礎。

“帶頭做、埋頭幹”,這是楊建西一直以來的做事風格。在他看來,一個人的能力要想得到認可,腳踏實地幹出成績才最具說服力。

制定選拔方案、訓練計劃,初來乍到的楊建西默默地應對着挑戰。“將近一年的時間裏,我們每天早上7點不到就到實訓室,一直到晚上10點多才回去休息。”競賽理論知識沒有題庫,楊建西就帶頭拿着專業書一本一本地“啃”、挖掘知識點;讓操作技能熟練再熟練,楊建西帶頭一遍又一遍地練。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近一年高強度的訓練和潛心準備,在那一年的全省競賽中,楊建西本人獲得了浙江省教師組第一名,他所帶的學生朱建峯獲得了學生組一等獎,一下子打響了台州職業技術學院的名氣。同年,他還代表浙江在第二屆全國數控奧林匹克技能競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實現了學校在該領域的突破。

這些年來,楊建西指導參加競賽的多屆學生也數次在國家級、省級技能比賽中拔得頭籌,還有不少學生成爲我省多所職業院校在編教師,其中不乏專業領頭人,還有榮獲“全國青年崗位能手”“浙江省技術能手”等榮譽的高技能人才。

“作爲一名老師,最大的心願還是讓更多學生受益。”楊建西說,“我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學生們都能掌握必需的專業技能,畢業後擁有一定的就業能力和競爭力。”

爲了實現這個心願,楊建西除了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外,還組織學院的老師們利用寒暑假進行技能學習提升,跨過多數老師從校門到校門所造成的技能水平不足的缺陷。“只有老師專業實力過硬,學生們在學習中的獲得感纔會越來越強。”楊建西說。

做靠譜的企業“服務員”

作爲楊建西大師工作室和台州市高技能人才(勞模)創新工作室的領銜人,楊建西還帶領團隊集智創新、協同攻關,爲推動企業新質生產力發展“提技育才”。

前兩年,臨海杜橋一家企業簽下一筆出口意大利的訂單,然而在樣品驗收時出現了問題。“這是一批石材加工機械上的零件,對方要求高,樣品交付遲遲無法完成。”難題拋到了楊建西的手上。

“我必須要證明我們的工藝是可以做到的!”帶着這樣的“好勝心”,楊建西把自己關在實訓室裏反覆研究圖紙、一遍遍打磨產品。經過近一個月的不斷嘗試,終於交出了對方滿意的產品,使得企業順利如期完成訂單交付。

近年來,台州起重設備企業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作爲起重設備核心零件之一的旁磁產生器需求量陡增,因溢價、自行加工工序複雜等原因,成了主機廠生產的“痛”。

楊建西在瞭解情況後,半年時間不斷摸索,層層突破,最終優化工藝,開發專用設備,實現零件生產由原來每件30分鐘,縮短到一批僅需3分鐘,一次性爲企業節約成本達上百萬元。

此外,楊建西還協助浙江歐榮機械有限公司等多家公司進行技術創新改革,推進了企業車間產品升級、技術升級和管理升級,並組織開發多種新型、高附加值產品,取得了千萬規模的經濟效益。與此同時,還囊獲了10項技術專利,其中,僅爲企業設計的LED專用夾具,就將生產效率提高了近10倍,爲企業增加年產值300餘萬元。

“絕不能‘差不多’!”無論是在教學還是企業服務上,楊建西始終高標準、嚴要求,正是有了這樣的匠心精神,才讓他成爲了大家口中“靠譜的技能大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