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宇文

今年“五一”假期,“各地景區人擠人實況”“城市來了一億人”等成爲流行熱語。全國景區一起火,大小城市一起紅,假日經濟呈現出四大亮點。

一是小中見大新消費。攜程平臺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四線及以下城市旅遊預訂訂單同比增長140%,增幅明顯高於一二線城市。下沉旅遊市場表現突出,“小城市”“小衆景點”更受青睞。淄博燒烤、貴州村超、天水麻辣燙和開封王婆等先後出圈,成爲各具地方特色的旅遊文化品牌。這些品牌並非行政主導下的刻意之作,而是商家主導、自媒體推導、消費者跟進的具有煙火氣的消費現象,內中蘊含的是自下而上的消費升級。

二是“以舊換新”顯魔力。大規模“以舊換新”既涉及生產環節,也包括消費領域,撬動的是5萬億規模的市場大蛋糕。由於大規模“以舊換新”項目包含生產領域的設備改造和消費領域的汽車、家裝和電器,因此不僅聯繫着生產與消費,而且也具有催化新質生產力的作用。

“五一”期間,各地按照商務部等14部門聯合發佈的《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行動方案》,採取措施推動汽車換“能”,推動家電換“智”,推動家裝廚衛“煥新”。各地陸續發佈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實施方案和操作細則,明確了消費者參與汽車、家電等以舊換新的支持範圍和補貼細則。

三是就地消費新體驗。“五一”假期,人們可以走出去“浪”,但也有人宅在家裏,上網娛樂和線上購物,當然也可以就近喫喝玩樂。“假日經濟”有更多選擇,有更多體驗,更顯中國消費市場的豐富多彩和消費升級的更多選擇。就地消費就近玩樂,也蘊含着國人消費新體驗。

美團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前三天,全國本地生活服務消費同比增長25%。上海本地“喫喝玩樂”服務流量最大,上海文旅訂單量(含景區、住宿、交通等)同比增長超76%。其他一二線熱點城市本地生活消費也有很好表現。不得不說,雖然“網紅”城市的熱鬧似乎掩蓋了一二線城市的“假日經濟”光芒,但一二線城市依然是“假日經濟”的重心。這些城市始終不缺消費流量,不缺消費動能,更不缺常見常新的消費體驗。

四是帶給全球新期待。“五一”假期,出境遊基本恢復到2019年同期水平,也激活了全球旅遊市場對中國的新期待。據彭博社報道,中國4月27日至5月5日期間的出境遊,超出了根據4月初票務銷售情況所作的預期。我們看到中國出境遊的加快和預期的提高。

正如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的主引擎,中國遊客出境遊的恢復,也給全球旅遊市場帶來了新期待。全球旅遊市場,應該做好迎接中國遊客的準備。不過,隨着中國境內旅遊市場的高質量發展,以及中國旅遊消費品質提升,全球旅遊市場也應提升服務質量,推出更有特色更具個性更適合中國遊客特點的高品質文旅項目,靠喫老本是無法吸引中國遊客的。

出境遊在恢復,入境遊也給出不錯成績單。數據顯示,“五一”假期入境遊預訂訂單同比增長130%,主要入境國家包括日本、美國、韓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泰國、英國、澳大利亞、俄羅斯、法國。外國遊客來中國,旅遊體驗已升級,很多遊客來華旅遊穿漢服說漢語,通過旅遊深度體驗中國文化成爲常態。

“五一”假期,書寫中國“假日經濟”新篇章。透析其中內涵, 不僅是文旅市場的熱鬧所能涵蓋,還充滿了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門道:新質生產力在釋放活力,新型消費在散發魅力。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