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衢州日報

徐建中

有一種人,買書如山倒,讀書如抽絲。只囤書,卻很少讀書。在他們心中,把書買回來放在書櫃,就完完全全屬於了自己,想什麼時候讀,就什麼時候讀。殊不知,這一放,就真的把書存入了“保險箱”,好多年都不曾翻開一頁。

隨着時間的飛逝,快節奏的生活讓很多人疲於應付,閱讀時間就成了一種奢侈。於是,不少人越來越焦慮,緩解的方式就是買優惠書,似乎只有買了書,才證明自己是一個愛閱讀的人。結果書越買越多,灰塵也越積越厚。看着書櫃裏一點摺痕也沒有的書頁,就像無數雙透亮的眼睛在審視自己,反而更加焦躁。擁有書並不意味着擁有了知識,閱讀是一場與作者心靈的對話,是一次思想的碰撞。書中的智慧,只有通過閱讀,才能化爲己用。

還有一種人,本不愛讀書,只是把買書當成一種理財方式。有些書,近期不會再版印刷,在二手書市的價格立馬就會水漲船高,有的甚至高於定價好多倍。於是,這些人就把“絕版”書買來後倒手給二手收購商,賺取差價。這有點類似於收藏,卻又不盡相同,收藏雖然也可以增值,但大多以愛好爲前提,而這類人純粹是爲了賺錢,手中的書一旦賣不出去,就成了他們眼中的累贅,更別說閱讀了。

書是用來閱讀的,無論是用買書來填充自己的焦慮,還是想轉手賺錢,我覺得都是對書籍的不敬。讀書不僅是一個習得知識的過程,還能鍛鍊一個人的思考能力,一個人若能常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無論何時,都能站得更高,看得更遠。閱讀,理應與我們如影隨形、琴瑟和鳴,讀書遠遠比買書重要。囤書只是一種表象,只有精讀,才能帶來內心的充盈。

買書和讀書的過程,就像一場旅程,目的地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沿途的風景和內心的感受。買書,是爲了遇見更好的自己,而讀書,則是爲了讓這份遇見變得更加深刻。書籍如同朋友,只有經常與之交流,才能彼此瞭解,相互成長。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書籍已經不再是一段段的文字,而是一種前行的力量。買書更應讀書,只有在書中,我們纔可以遇見更好的自己。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