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新華日報

江都民營企業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

“三鳳”舞龍川,再造產業“新”優勢

□ 本報記者 汪瀅 周晶 通訊員 江萱

近日,在江都產業合作推介會上,投資50億元的碳基新材料綜合利用及配套產業園項目爲江都新材料產業再添生力軍。

揚州市江都區,古稱“龍川”,民營經濟發達,“本地鳳”“外來鳳”“還巢鳳”企業家雲集,在向新而行的賽道上,共同爲江都“重振江北第一縣”的輝煌目標奮力拼搏。江都區委書記朱莉莉表示,涉“新”項目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強勁原動力,定能成爲江都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揚州納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產鋰電池全新型正負極材料,新材料會讓鋰電池更安全、續航里程更長、能量更高,尤爲重要的是能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節省大量銅和鋁資源。作爲“外來鳳”,該公司總裁李學法對揚州和江都政府部門引進項目時的高效開放印象深刻,“從談項目到落地僅僅一個月,當時來的時候我們只是一個5人團隊,短短兩年,納力一期已經基本達產,二期今年下半年竣工投產,將成爲全球最大的複合集流體企業。希望揚州納力很快能爲揚州再添一家全球獨角獸企業。”

圍繞產業鏈上下游配套,聚焦產業鏈關鍵環節“強圈建鏈”,江都新能源產業集羣拉開了鏈式招商的“大幕”。隨着鏈主企業納力新材料的落戶,百億級項目博恆新材也隨即入駐江都。新能源新材料產業集羣已經成爲江都最具成長性和爆發力的新興產業之一。目前產業已擁有規上企業72家,開票銷售超450億元。在4月17日簽約的總投資170億元的項目中,來自國內多家知名企業的電子元器件和新型顯示項目引起廣泛關注。代表新質生產力的“外來鳳”陸續佈局,江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初露崢嶸。

與此同時,江都“本地鳳”也正在積極尋求轉型之路。江都區商務局局長王海軍告訴記者,在向新求變的道路上,現有企業“老樹發新芽”的跨界創新在江都也不鮮見。長青股份是江都著名的農藥生產企業,該企業在解決農藥生產提純度難題的產學研攻關中,開始從單純的農藥生產向上遊“微反應器”設備生產方向開拓。

在向新求變的道路上,江都傳統優勢產業高端裝備產業、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高技術船舶與海工裝備產業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亞威機牀去年獲批籌建省級智能數控機牀技術標準創新基地,投資20億元興建的金屬成形機牀智能製造項目,可形成年產伺服壓力機2000臺、自動化衝壓及落料生產線100條的生產能力,帶動國內金屬成形機牀設備向高端化、柔性化方向發展。通過引進國際先進的製造工藝和技術以及在北美和歐洲設立銷售和倉儲基地加大國際市場開拓,嶸泰工業正逐步建立起從模具設計與製造、零部件生產到系統集成的全產業鏈條,大幅提升企業在汽車產業鏈中的核心競爭力。

3月底,江都在大灣區召開了一場產業招商推介會,帶回總投資118億元的20個項目,深圳駐點招商代表處也正式揭牌。今年江都在經濟活躍地區精心佈局“招商地圖”,分別成立深圳、上海、蘇州三地駐點招商團,由區委常委掛鉤、相關部門負責,遴選招商專業人才,創新思路和方法,尤其是用好鄉賢親情牌,打好招商引資“主動仗”。深圳是江都籍企業家聚集地,在4月17日的項目簽約儀式上,最大投資項目就來自“回家”鄉賢,江都發展“鳳還巢”效應再顯。

“三鳳”舞龍川,江都也在不斷增強政策供給、加速打造營商環境升級版上下足功夫。持續推動“拿地即開工”“五證同發”等項目落地極簡模式,研究制定關心關愛企業家的具體措施,最大力度提供充足要素保障。去年江都進入江蘇省第一批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培育名單。該區發改委主任林永貴對今年年底的驗收很有信心,“江都在揚州率先推行重大項目審批‘一件事’改革,打造更快速度的政務服務環境,創新營商環境提案制,探索集約辦稅新模式,入選首批省級綠色金融創新改革試驗區,在營商環境打造中我們堅持以爭頂流的意識當好‘操盤手’,助推民營企業加速奔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