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

實現資源多重利用,有效降低治理成本

科技助力工業廢水治理(創新故事)

本報記者 蔣建科

前不久,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國內規模最大的工業廢水零排放項目——寧東礦區礦井水及煤化工廢水處理利用項目成功運行5週年。

項目採用多項國際國內先進技術,合衆思(北京)環境工程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廢水蒸發結晶系統是其中之一。該系統採用膜濃縮加蒸發結晶,不僅實現了工業廢水的零排放,還能成功分離出廢水中不同的有用鹽,實現資源的多重利用。

自20世紀90年代起,工業廢水治理先後經歷了生化法、膜濃縮等。然而,無論採用哪種工藝,工業廢水處理後期的濃鹽廢水處理與資源化利用難題,卻始終無法解決。加上能源產業廢水治理成本高昂,很多企業都爲此發愁。

合衆思(北京)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的科研人員從曬制海鹽、鹽湖製鹽等方法中獲得靈感,歷經20多年持續攻關,自主研發了廢水蒸發結晶系統。該系統採用蒸發工藝,將鹽水加熱,使水分蒸發掉,剩餘的鹽分濃縮;採用結晶工藝,將鹽水加熱至飽和,使得鹽分結晶,將晶體分離出來後,通過蒸發和結晶技術的合理選擇和搭配,能夠回收全部廢水並將其中的鹽分進行資源化利用,有效降低了產業廢水治理成本。

技術發明人田旭峯介紹,該系統已成功應用於近30個重大項目中,取得了顯著效益。以寧東礦區爲例,採用預處理、濃縮減量、蒸發結晶等工藝,最終獲得年產回用水2400萬噸,相當於3000萬人一年的飲水量。此外,每年還能生產一級氯化鈉3.71噸,無水硫酸鈉3.93噸。截至目前,該系統已累計申報了近200項專利,其中已授權發明專利11項,參編了工業水處理國家和行業標準7項。

《 人民日報 》( 2024年05月06日 第 19 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