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消費日報

莫讓“刷臉”威脅個人隱私安全

□ 肖睿平

對於旅客在酒店辦理入住登記時被要求“刷臉”的情況,最近上海、深圳、杭州、蘇州等地多個酒店明確:不再強制“刷臉”,只需要登記身份證即可入住。不少旅客表示,新規實施後入住酒店更加方便,個人隱私也得到了保護。

“刷臉”技術,即面部識別技術,在我國迅速普及,並在多個領域展現出了安全性和便利性的應用價值。在很多城市,無論是公共交通、社區門禁還是商業銀行,“刷臉”已經成爲一種常見的驗證方式。例如,在地鐵站通過面部識別系統進站,不僅加速了乘客的通行效率,也增強了公共安全。

然而,面部識別技術的應用也帶來了一系列社會和倫理問題,尤其是關於個人隱私的問題。隨着技術的普及,公衆對於個人信息安全的擔憂日益增強。

實際上,面部識別技術的一個核心問題是其處理的數據性質。面部數據屬於生物識別信息,是個人最敏感的數據類型之一。一旦這些數據被泄露或濫用,後果不僅是隱私侵犯,還可能導致身份盜用和其他形式的犯罪。在沒有充分通知和同意的情況下,個人的面部信息可能被擅自收集和使用,引發了廣泛的隱私侵犯擔憂。

除了隱私問題,“刷臉”技術在倫理領域也引發了廣泛討論。技術的普及可能導致“數字鴻溝”問題加劇,不具備使用這項技術條件的人可能會被邊緣化。此外,誤識別和技術濫用的潛在風險也是需要警惕的問題。

目前,在法律層面上,有關部門已開始對此類技術進行監管。例如,2020年,我國頒佈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旨在加強對個人信息的保護。該法規定,任何機構在收集和使用個人信息時,都必須明確告知目的、方式和範圍,並且得到信息主體的明確同意。

另外,從技術層面來看,增強數據安全性和提高技術精準度是減少隱私風險的關鍵。技術開發者和應用商需要在產品設計初期就將隱私保護納入考慮,實行更嚴格的數據加密和訪問控制機制。

同時,公衆教育同樣重要。消費者應更加明確地瞭解自己的隱私權,知曉自己的面部信息如何被使用,並在必要時採取措施保護自己的權益。

筆者認爲,面部識別技術的普及必須與隱私保護的強化同步進行。政府、企業和公衆需共同努力,確保這項便捷的技術不會成爲侵犯隱私的工具。只有這樣,科技的進步才能真正服務於人類,而不是成爲一種威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