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黔西經濟開發區的貴州永貴機電制修有限公司合力智能研究中心裏,煤礦智能管控平臺LED屏幕上,礦井內部作業動態和數據監測實時顯示。

“比如電機溫度,一般不能超過80攝氏度,如果後臺收到的數據異常,我們就要與煤礦上溝通,及時處理。”監控員陳世菊坐在大屏幕前觀察數據變化,後臺24小時實時監測,能及時發現井下問題並處理,最大程度避免事故發生。

目前,永貴機修已開發出20餘款適應現代礦山開採的智能化系統,並在礦山得到有效利用。通過數據平臺管理井下,工作人員從“坐崗”變爲“巡崗”,減少了人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安全性。

永貴機修隸屬貴州豫能投資有限公司,主要爲貴州豫能下屬煤礦以及周邊地方煤礦提供設備制修服務。曾經,隨着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以單一煤礦設備制修爲主的業務被壓縮,企業發展面臨困境。

如何突破發展瓶頸?2020年,永貴機修把目標鎖定在傳統煤礦的智能化發展上。該公司組建智能信息化開發團隊,投入科研資金,與中國移動和三一重工、鄭煤機等行業領軍企業合作,合力推動智慧礦山系統打造,推動煤礦智能化發展。

隨着研發的推進,永貴機修煤礦智慧礦山系統、智能掘進系統、煤安數據監測監管系統等一批智慧平臺應運而生。“智慧礦山系統利用精密建模、智能傳感、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實現礦山數據信息的精準實時採集、分析和展現,以及煤礦安全生產的智能化透明管控,智能掘進系統可以實現掘進機高精度位資測量、實時在遠程監控中心畫面顯示,實現遠程操控等功能……”永貴機修副總經理郭磊介紹。

如今,黔西新田煤礦、百里杜鵑黔金煤礦等4家煤礦已經接入煤礦智能管控平臺。從前期硬件安裝,搭建智慧平臺,到提供運維服務,永貴機修爲煤礦提供一站式智能服務,幫助企業實現智能化生產。

在永貴機修的製造車間,焊接工位火花四濺,組裝車間忙而有序。2020年以來,永貴機修研發團隊相繼成功研發出智能化綜掘機等多款智慧化採礦設備,具備一鍵自動截割、故障報警自診斷、精準定位、無線遙控等功能。“目前,我們10多個智慧化產品已經申請了專利,實現批量生產並應用在煤礦上。”郭磊介紹。

智能化平臺與智慧化生產設備的研發,爲永貴機修的發展注入了科技動能,推動企業從傳統礦山機械制修向現代煤礦設備智能製造轉變,科研成果轉化打破了企業發展困局。

“2020年來,智能製造爲公司帶來了近1億元的收入。”郭磊說,永貴機修研發團隊從開始的3人增加到28人,越來越多的產品應用,推動煤礦生產不斷向智能化轉變。

“未來,我們將繼續聚焦智能煤礦常態化應用,加大科研投入,研發新產品,打造智慧礦山,進一步實現採煤少人化和無人化,以科技成果更好地服務‘富礦精開’。”郭磊說。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翟培聲

編輯楊睿

二審趙昆徐然

三審劉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