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5月8日電(中新財經記者 謝藝觀)“披星戴帽”公司或面臨密集退市!5月6日晚間,*ST左江、*ST太安、*ST中期、*ST三盛、*ST越博相繼發佈公告,收到深交所下發的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

中新財經記者注意到,隨着A股年報披露季收官,一批上市公司也被敲響退市“警鐘”。

多家上市公司或將退市

從披露的公告看,*ST左江因2022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ST中期因2022年度經審計的淨利潤爲負值且營業收入低於1億元,此前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ST太安和*ST三盛則因2022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ST越博因公司經審計的2022年年末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資產爲-8359.91萬元,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後,由於*ST左江2023年度經審計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後孰低的淨利潤爲-2.2億元,且扣除與主營業務無關的業務收入和不具備商業實質的收入後的營業收入爲5217.27萬元,同時公司2023年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ST左江公告截圖。

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ST中期和*ST太安,因2023年年度財務會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觸及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另外,同樣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ST三盛和*ST越博則因未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觸及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僅5月6日,就有ST迪馬、ST中南、*ST世茂、*ST美尚、*ST保力等多家公司發佈股票可能被終止上市的風險提示性公告。

退市“警鐘”密集敲響,5月7日,ST板塊繼續大跌。截至收盤,*ST巴安、*ST銀江、*ST保力、ST迪馬、ST航高、*ST天成等成分股跌停。

7日, ST板塊部分成分股跌幅情況。

幾十家上市公司被密集“戴帽”

近年來,監管部門着力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既把好“入口關”,又做好上市後持續監管。

4月份,《國務院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簡稱新“國九條”)對外發布,要求深化退市制度改革,加快形成應退盡退、及時出清的常態化退市格局。

同月,證監會發布《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通過嚴格退市標準,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

如,嚴格重大違法退市適用範圍,調低2年財務造假觸發重大違法退市的門檻,新增1年嚴重造假、多年連續造假退市情形;提高虧損公司的營業收入退市指標,加大績差公司退市力度;完善市值標準等交易類退市指標等。

中新財經記者梳理發現,4月底以來,隨着年報披露季收官,上市公司密集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僅4月30日,就有東方時尚、青海春天、柯利達、迪馬股份、百利科技、愛康科技、天邦食品、億利潔能、聯絡互動、高鴻股份、富通信息、永悅科技、先鋒新材、上海易連、新智認知、江蘇陽光、開元教育、長江健康、龍宇股份、貴州百靈、美吉姆、證通電子、新綸新材、超華科技、天創時尚、恆立實業、洪濤股份、中潤資源、華微電子、巴安水務、景峯醫藥、合力泰、英飛拓、傲農生物等數十家上市公司宣佈被“戴帽”,其中,十餘家公司直接“披星戴帽”。

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接受中新財經記者採訪時表示,順暢退市機制是A股長期以來致力於推行的事情。新“國九條”加強對不良上市公司的退市力度,可以推動市場結構更加優化,降低潛在投資風險,有利於投資者信心的提升。

“只有理順退市機制,才能真正推動註冊制等市場化制度的建設,讓市場更加健康地發展。減少‘害羣之馬’是必然,也是必要的舉措。”沈萌認爲。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也向中新財經記者表示,隨着退市新規的實施,市場生態將會發生重大變化,再炒“垃圾股”可能會有血本無歸的風險。建議投資者認清當前市場變化,積極佈局好股票、好基金,遠離績差股等,這樣才能取得長期性的投資勝利,避免去買到一些退市股。(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