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謝若琳

見習記者 毛藝融

隨着2023年年報收官,一批觸及財務類退市指標面臨退市的A股上市公司也浮出水面。據不完全統計,有9家公司因2023年財務指標尚未改善、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等原因鎖定財務類退市。

同時,近期A股退市節奏加快,僅5月6日當天,就有*ST左江、*ST三盛、*ST太安、*ST越博、*ST中期等5家公司公告,收到深圳證券交易所終止上市事先告知書;同日,ST中南發佈存在可能因股票收盤價連續低於1元/股而被終止上市的第九次風險提示公告。

對此,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所所長陳靂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年報披露期結束後,一批公司鎖定退市,反映監管對於業績不達標和違規上市公司的“零容忍”,有助於優化市場環境,提高市場整體質量,爲優質公司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推動市場的“優勝劣汰”。

財務類退市公司浮出水面

2023年年報收官後,有9家公司存在觸及財務類退市情形。其中,有的公司因2023年的財務指標未能改善加入退市名單,例如,*ST左江、*ST中期、*ST碳元等公司年度淨利潤爲負且營收低於1億元。

個別公司因會計師事務所對年報的審計結果爲無法表示意見而加入退市陣營。例如,*ST商城、*ST園城等公司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審計報告。

同時,年內面值退市的數量明顯增多。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ST華儀、*ST泛海、*ST柏龍、*ST愛迪、ST鴻達、ST貴人、ST星源等7家公司因觸發面值退市條件已被終止上市並摘牌,*ST世茂、ST中南、*ST美尚、*ST美盛、*ST民控、*ST太安等提前鎖定面值退市。

“面值退市的增多體現了市場化退市機制正在發揮作用,當公司股價持續低於面值時將相關公司淘汰,有助於優化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北京市惠誠律師事務所律師盧若崢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指標的案例陸續湧現。繼*ST新海成爲2024年首個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案例後,*ST博天也因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於4月25日被終止上市暨摘牌。*ST華儀因查實財務造假被實施重大違法退市風險警示,因爲風險充分釋放,公司提前被交易類退市出清。

此外,還有一些公司面臨多重風險。例如,*ST新紡不僅年報被“非標”,還因過往年報涉嫌虛假記載可能觸及重大違法強制退市。並且,公司股票自4月30日停牌,截至停牌前的4月29日收盤價0.46元/股,已連續19個交易日低於1元/股,瀕臨面值退市。

在交易類、財務類、重大違法類等多元化退市並重格局下,A股市場常態化退市趨勢將延續,優勝劣汰的市場競爭環境或進一步強化。

嚴格強制退市標準

今年以來,監管層嚴格強制退市標準,堅決出清不合格上市公司的信號愈發清晰,不少績差股逐漸被投資者拋棄。

在2023年年報披露後,多隻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的績差股股價多日下跌。Wind數據顯示,5月7日當天,ST板塊多股跌停,包括*ST巴安、*ST銀江、ST迪馬、ST航高、ST摩登等跌停。

個別公司規避退市風險警示或規避退市的行爲,也受到監管部門的質疑和關注。例如,深交所網站5月6日披露關於對海南高速2023年年報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說明是否存在規避退市風險警示的情形。

A股退市改革已邁入新階段。國務院日前印發的《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大退市監管力度。證監會4月12日發佈的《關於嚴格執行退市制度的意見》提出,加大對“殭屍空殼”和“害羣之馬”出清力度。滬深交易所4月30日正式發佈修訂後的《股票上市規則》,其中提及,嚴格重大違法類、規範類、財務類和交易類四類強制退市標準,更加精準實現“應退盡退”,推動形成進退有序、及時出清的格局。

在陳靂看來,常態化退市機制將有助於暢通好市場“出口”,實現投融資的動態平衡,推動市場健康發展,同時有助於市場價值投資理念的形成,投資者在面臨退市風險時,會更加註重公司的基本面分析和價值投資。

本文來自“證券日報網”,作者:謝若琳、毛藝融,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