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典型的經濟脅迫做法,不僅違背世貿組織規則,也嚴重損害美國企業利益。

根據商務部網站8日消息,5月7日,部分媒體報道稱美國政府取消了一些企業向中國華爲公司出口芯片的許可證。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此答記者問時表示,中方注意到相關媒體的報道。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將經貿問題政治化,濫用出口管制措施,針對特定中國企業一再採取無理制裁打壓措施。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表示,美方限制純民用消費芯片產品對華出口,對特定中國企業實施斷供,這是典型的經濟脅迫做法,不僅違背世貿組織規則,也嚴重損害美國企業利益。美方所作所爲已嚴重違背“不尋求與華脫鉤”“不阻礙中國發展”的承諾,更與其“精準界定國家安全”的說法背道而馳。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中方將採取一切必要措施,堅定維護中國企業的正當權益。

美方人爲割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

除撤銷部分企業對華爲公司出口許可證外,美國政府近期也根據美國《芯片與科學法案》向貝宜系統(BAE Systems)、微芯科技、格羅方德(Global Foundries)、英特爾臺積電五家半導體公司發放了累計數百億美元的直接補貼,鼓勵芯片製造商在美建廠投資。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何亞東近日回應有關問題時表示:“一段時間以來,美方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等措施,人爲割裂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美方對本土芯片產業提供鉅額補貼和稅收優惠,部分條款逼迫企業棄中就美,具有明顯的歧視性,嚴重違背了市場規律和國際經貿規則,將對全球半導體產業鏈造成扭曲。”

根據亞洲開發銀行、日本貿易振興機構和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聯合發佈的《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23》,由於現有的半導體全球價值鏈組織複雜,且在尖端芯片製造中對技術能力和資本投資的需求極高,通過技術主權追求自建芯片廠的做法可能不切實際。這種到處建設芯片廠的競賽可能會導致全球半導體市場碎片化,破壞該行業的規模經濟和信任關係,甚至導致全球半導體制造能力過剩。

根據該報告的情景模擬預測,未來最有可能出現的情況是,儘管美國和歐盟通過近期的技術民族主義工業政策增加更多的芯片生產能力,這些額外的產能將相對保守,並不處於技術前沿,也不會根本改變半導體全球價值鏈的競爭動態。

個別國家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

此前,商務部網站4月29日消息顯示,日本政府4月26日宣佈擬對半導體等領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並就有關措施徵求公衆意見。

商務部新聞發言人稱,半導體是高度全球化的產業,經過數十年發展,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這是市場規律和企業選擇共同作用的結果。一段時間以來,個別國家頻頻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人爲割裂全球半導體市場,嚴重背離自由貿易原則和多邊貿易規則,嚴重衝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海通證券科技行業資深分析師李軒日前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半導體是全球產業鏈分工的產業,已經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產業格局。中國優勢在於擁有一個大的下游市場以及在各個上游領域都有佈局。

《全球價值鏈發展報告2023》也稱,截至本世紀20年代初,半導體全球價值鏈已不再侷限於任何特定的一個公司或領土。隨着芯片設計和生產流程日益複雜,隨之而來的是高度專業化企業的生態系統,這意味着沒有一個經濟體能在整個半導體價值鏈中自給自足。

因此,儘管半導體行業對今年業績預期樂觀,但企業仍對貿易保護主義措施憂心。

根據2024年畢馬威全球半導體行業報告,接受其調查的172位全球半導體行業高管認爲,2024年將出現半導體行業另一次週期性上升。85%的受訪者認爲整個行業將經歷增長,相比2023年的調查(64%)顯著增多。然而,45%的受訪高管們認爲,半導體領域的保護主義措施是該行業未來三年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

荷蘭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阿斯麥(AMSL)在其今年2月發佈的年報中表示,貿易緊張局勢和保護主義給整個供應鏈和所需流程帶來了巨大的複雜性。該公司警告稱,進一步的貿易監管可能會影響半導體的終端價格。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