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永州5月8日電(於麗娟 李新春)每天課後服務時段,走進湖南祁陽市長虹街道明德小學祁劇、祁陽小調傳習社團,小傳習者們就開始練習坐唱、對唱、走唱、說唱。

祁劇、祁陽小調是衍生於祁陽的民間曲藝,均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長虹街道明德小學利用課後服務陣地,積極開展非遺傳承進校園活動。

學生展演祁陽小調。祁陽市教育局供圖

讓每個孩子都擁有心儀社團,祁陽市出臺雙減工作及課後服務實施方案,構建從組織領導到師資共享、協同服務、評價考覈的四重保障機制,提供“文化傳承+勞動實踐+體能鍛鍊+志願服務+益智創新”等多元課後服務課程。

祁陽還建立完善“學生社團”“興趣小組”“行走課堂”“開心農場”“網絡聯校”“讀書活動”六大資源體系,設置學生社團52類1876個,設興趣小組15類895個,開闢“開心農場”223個,年均籌措300萬元用於讀書活動,全力推進課後服務百花齊放,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鮮活局面。

根據學生興趣、家長提議、教師實際和學校發展需要等,祁陽各學校綜合開設各類社團及服務項目。工作經費以財政補貼、學校支持、適當收費、社會資助等方式保障,做到專款專用、定期公示。

該市文昌中學開設了德育類、智育類、體育類、美育類、勞育類、心理健康教育類、科技創新類等各類社團60多個,學生憑愛好“菜單式”選課。

開好課後服務,師資跟不上怎麼辦?祁陽線上線下、校內校外齊發力,尋求破解之道。比如,組建33個“名師工作室”,統籌組織市級名師473人,常態化開展“送教下鄉”、支教等活動,影響帶動各中小學校正常開展課後服務。

持續推動數字化手段賦能課後服務,祁陽龍山街道民生小學等11所網絡特色名校利用“一部手機+一塊顯示屏+手機網絡”等簡易設備和網絡“雲”課堂數字化教育模式,與對接的26所學校開展直播課堂、在線評課等,實現城鄉課後服務高頻互動、雙向共贏。

足球社團的“鏗鏘玫瑰”。祁陽市教育局供圖

祁陽還建立校家社協同育人機制,引入第三方機構提供“訂單式”服務,遴選非遺、民間藝人等志願者288人蔘與課後服務,實行定期研判分析、定期督導通報、定期考覈評價。

八寶鎮內下中心小學地處瑤族聚居區,學校邀請民間藝人定期授課,師生唱起瑤歌,跳起竹竿舞、長鼓舞;長虹街道明德小學從學生家長、市文化館及校外培訓機構遴選授課人員,參與學校祁劇、祁陽小調社團教學工作,開展“非遺進校園”。(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