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9年,海潤光伏內幕交易案又被推到了輿論的風口浪尖。

5月7日晚間,ST陽光發佈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陽光集團涉嫌內幕交易海潤光伏股票案已由中國證監會調查完畢,陽光集團被處以2.32億元罰款。

海潤光伏股票內幕交易案發生於2015年,因這一案件,公司原股東九潤管業以及多位高管於2017年遭到中國證監會處罰。同爲事件參與方,陽光集團的處罰方案直到現在纔出爐。

陽光集團背後,是資本大佬陸克平一手建立的“陽光系”。通過一系列的資本騰挪,陸克平曾實控江蘇陽光、海潤光伏、四環生物三家上市公司。但在資本運作過程中,陸克平頻頻觸及監管紅線,在2020年被處以終身市場禁入。2023年,其又兩度遭到中國證監會立案。

時隔9年的判罰

ST陽光此次發佈的公告中,並未提及其控股股東陽光集團涉嫌內幕交易海潤光伏股票案的具體細節。

就陽光集團被判罰的具體情況,藍鯨財經記者也致電ST陽光進行求證。公司工作人員對藍鯨財經表示,此次陽光集團或與2015年初海潤光伏的一起內幕交易案相關,但目前公司方面也不清楚處罰的具體內容,未來具體的處罰公告下發後,公司會及時進行披露。

陽光集團的前身是1986年成立的江陰市精毛紡廠,1993年陽光集團設立,經營範圍涉及毛紡服裝、醫療器械、生態農林、大數據管理、海外礦業等多個行業。1999年,陽光集團旗下的江蘇陽光(現簡稱“ST陽光”)登陸上交所,這也是“陽光系”的第一家上市公司。

2010年,陽光集團旗下公司紫金電子入股國內晶硅太陽能電池龍頭之一的海潤光伏,成爲了公司的控股股東。2011年,海潤光伏借殼申龍高科登陸上交所。在借殼上市之初,紫金電子、九潤管業等海潤光伏股東均承諾所持上市公司股票限售期爲3年。

到了2014年12月22日,上述股東所持股票的限售期一過,便紛紛開始籌劃套現減持。

在限售股解禁前,紫金電子共持有海潤光伏16.63%股權,其一致行動人楊懷進、吳艇艇分別持股8.93%、1.99%。公司第二大股東九潤管業持股12.25%。自限售股解禁至2015年1月20日間的近一個月時間內,紫金電子、楊懷進、吳艇艇分別減持了7.85%、0.16%、1.99%的股份,而九潤管業則累計減持了5%的股份。

彼時,海潤光伏的業績表現並不理想,公司股價也處於階段性低位,2014年12月22日解禁時,公司股價爲2.40元/股,公司總市值約爲113.24億元。

2015年1月22日,紫金電子、九潤管業以及楊懷進均提議,以資本公積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0股。但上述“高送轉”的提議卻並非是基於海潤光伏的業績表現提出的,這一提議或是爲了炒高公司股價。

高送轉消息的推動下,海潤光伏股價開始上漲。此後一直到當年4月15日,公司股價持續增長,最高觸及4.93元/股。在此期間,上述股東繼續進行套現,九潤管業的持股比例降至2.23%,紫金電子的持股比例也降至0.32%。以套現期間公司股票均價計算,在限售股解禁後,紫金電子累計套現約32億元。

這一舉動很快受到了監管關注。根據2015年4月上交所的調查結果,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楊懷進,董事李延人、任向東等高管以及紫金電子、九潤管業等股東在明知公司預虧的情況下,仍同意提出“高送轉”這一與實際業績表現不符的提案。當時,上交所對上述高管及股東進行了通報批評。

到了2017年,中國證監會再度就這一事件開出罰單。公告顯示,2014年底,海潤光伏相關高管及股東已知悉海潤光伏當年業績暴雷的情況,但在內幕消息公開前,九潤管業共計減持套現13.13億元,避損6194.07萬元,且存在利用他人賬戶過橋減持的情況。此外,海潤光伏高管楊懷進、周宜可、張永欣以及九潤管業實控人任向東同樣藉機大筆減持海潤光伏股票。

因此,楊懷進、周宜可、張永欣、任向東分別被處以60萬元罰款,並被處以3年至10年證券市場禁入。九潤管業被沒收6194.07萬元的違法所得,並被處以相同數額的罰款。

然而,作爲此次內幕交易事件中的重要參與者,海潤光伏前控股股東紫金電子卻並未與上述相關方一起接受處罰,直到事件發生近9年後,對其的處罰纔有了結果。

80歲陸克平頻遭調查

作爲“陽光系”的創始人與掌舵者,陸克平在中國資本市場中頗爲知名。出生於1944年的陸克平今年已有80歲高齡。2020年至2022年,陸克平連續登上胡潤百富榜,但到了2023年,其已跌出胡潤百富榜名單。

在財富縮水的同時,陸克平的日子也並不好過。

目前,除了已退市的海潤光伏外,“陽光系”還控制着ST陽光、四環藥業兩家上市公司,並對上市公司威創股份有重大影響力,事實上控制了上市公司威創股份。其中,“陽光系”對四環藥業的控制源於陸克平的資本騰挪。

2014年,陸克平通過其實際控制下的13個證券賬戶、2個權益工具不斷買入四環生物股票,並在當年5月13日前成爲了公司的實控人。但由於陸克平在增持過程中未依法進行披露,因此在2014年至2018年中,四環生物均表示公司“無實際控制人”。

在實控四環生物後,陸克平又控制上述賬戶在限制期內買賣四環生物股票,並控制四環生物與陽光集團子公司進行房產買賣等關聯交易,這些交易均未如實披露。2020年,因上述行爲,陸克平被中國證監會處以2734萬元的罰款,並被終身市場禁入。2023年10月,四環生物再度發佈公告稱,因涉嫌操縱證券市場違法違規,陸克平再度被證監會立案。

而因“陽光系”另一家上市公司威創股份的一起股權轉讓,陸克平再度遭到中國證監會調查。

2020年,威創股份原控股股東威創投資及其一致行動人何小遠、何泳渝將所持24.22%股份悉數轉讓給了國信中數旗下的合夥企業中數威科,對價爲14.56億元。轉讓結束後,中數威科成爲威創股份新任控股股東。

從中數威科的股權架構上看,其普通合夥人與執行事務合夥人爲國信中數,認繳出資比例爲0.07%,有限合夥人爲蒙薩斯,出資比例爲99.93%。2020年底,陽光集團獲得了蒙薩斯100%股權。此後,陸克平之子陸宇成爲了威創股份的董事長、總經理,來自陽光集團的曹秀明也擔任董事,公司5席非獨董中有2席具有“陽光系”背景。

雖然目前威創股份稱公司處於“無實控人”狀態,但從股東的股權架構以及公司董事會成員構成上看,“陽光系”在威創股份中的話語權巨大。

後來,“陽光系”卻開始謀求退出威創股份。根據公司2023年12月發佈的自查公告,2023年9月,陽光集團與劉鈞控制的西嶺能源簽訂股權轉讓協議,根據協議,未來十二個月內西嶺能源將通過投資關係取得中數威科的控制權,從而間接取得對上市公司威創股份的實際控制權,但當時公司並未對這筆交易進行披露。

在雙方簽訂協議後,劉鈞通過共管賬戶將威創股份賬面資金劃轉到其控制的銀行賬戶中,一個月時間內,劉鈞共划走資金13.3億元,這幾乎是上市公司全部的貨幣資金。2023年10月31日,劉鈞先是歸還了上述資金,又於次日再度將其分批划走,此後再未歸還。

2023年12月,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中國證監會對威創股份及劉鈞進行了立案調查。同年12月24日,中國證監會將立案調查範圍擴大到了陸克平,而這也是2023年年內陸克平第二次被證監會立案。

掌舵人兩度被查,陽光集團又因9年前的舊案再度被罰,讓本就風雨飄搖的“陽光系”雪上加霜。

此前,因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對江蘇陽光的2023年內審報告出具了否定意見,且公司控股股東非經營性資金佔用1.7億元,“陽光系”賴以起家的上市公司江蘇陽光於4月30日被ST。自5月6日覆盤後,公司已連續3個交易日一字跌停,截至5月8日晚間,公司股價收於1.31元/股,市值僅餘23億元,跌停板上的封單超122萬手。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