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日報客戶端

黑藝璇

5月8日,水利部在寧夏固原市召開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現場會,全面推廣“互聯網+城鄉供水”建設經驗,共話基於數字支撐的農村供水高質量發展路徑,爲促進寧夏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水安全保障,讓全區728萬人民喝上了“安全水、放心水、幸福水”。

深化示範 帶動人民羣衆“福飲安康”

2020年6月,水利部正式批覆同意寧夏開展“互聯網+城鄉供水”示範省(區)建設。多年來,寧夏深入貫徹“四水四定”原則,堅持先建機制、後建工程,編制《寧夏回族自治區城鄉供水高質量發展規劃》,出臺“互聯網+城鄉供水”投融資機制、建管模式、水價機制等指導意見,不斷優化現代水網建設佈局,着力構建數字供水領先模式,持續推動城鄉供水規模化發展、數字化賦能、標準化建設,打造了統籌謀劃、一體推進、均等服務、全民受益的城鄉供水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城鄉統籌 優化水網要素促動“三網融合”

如何加快建設“互聯網+城市供水”先行試點?寧夏統籌城鄉用水情況,不斷提升工程水網基礎、創新探索數字水網管理模式、完善服務水網均等化保障體系。預計到2027年底,示範區基本建成,城鄉供水一體化、規模化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98%,80%縣區實現縣域飲水安全標準化。

爲有效發揮大數據基礎支撐作用,保障全區“互聯網+城鄉供水”項目實施,寧夏按照“北引黃河水、南調涇河水、用好當地水”的總體思路,堅持遠近梯次佈局、建大並中減小、調引提蓄結合,着力推進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大連通建設,相繼實施了銀川都市圈城鄉東線、西線供水工程和清水河流域城鄉供水工程、中衛市城鄉供水工程等一批骨幹水源工程,初步形成“6+2”骨幹水源工程總體佈局。

“全區‘互聯網+城鄉供水’項目累計完成投資9.31億元,近三分之一縣區完成項目建設,一半縣區完成項目前期工作。” 寧夏水利廳相關負責人表示,寧夏還着眼增強供水預報、預警、預演、預案能力,運用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手段,逐縣實施從水源、水廠、管網到用戶端的全流程數字化改造。同時建設寧夏“互聯網+城鄉供水”管理服務平臺,集成數據採集、管理服務、公衆服務、移動服務四大系統,接入智能水錶等在線監測設備45萬臺,將供水數據遷移上“雲”,推動水源智能聯調、水質在線監測、事故及時處置。

目前,全區城鄉集中供水工程從“十三五”時期的486處整合改造爲目前的154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7%,規模化供水工程覆蓋農村人口比例達到91%,城鄉供水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