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形成的关键一战是赤壁之战,如果东吴孙权按照张昭的建议投降曹操,那天下统一就成为顺理成章之事,曹操征服天下就无人可以怀疑。但是最终孙权最终还是采纳了周瑜、鲁肃等人的意见,在曹操亲率几十万大军压境的前提下,竟然下定决心抵抗到底,以3万人马之力,在赤壁之战中竟然打得曹操找不到南北,三国鼎立就此形成。

而张昭并非是一个没有智谋的人,相反张昭是东吴资格最老、影响最大的人物。他在孙策创业时就深受器重,“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孙权继任后,张昭对孙权可说是忠心耿耿,为东吴的巩固发展贡献不小。孙策、孙权兄弟均得其助力不小。而还有一人与张昭齐名,孙权不敢直呼其名,他就是张纮,他还留下一个成语被引用千年,就是“小巫见大巫”。

孙策少年天才,早早就享有大名。孙坚本是吴郡人,后来攻破黄巾的名将朱隽看重孙坚提拔孙坚到自己手下效力,从此开始征战四方。而孙策一直陪伴母亲吴夫人生活在两淮流域的寿春县。自小孙策就十分老成,名声远播,经常结交一些知名之士,举手投足颇有大将之风。孙策与周瑜就是在这个时期相识,在父亲孙坚去世之后,当时的孙策,对自己的前途有着许多考虑,却也有着许多迷茫。于是,孙策想请教下张纮,看看大名士有什么高见。

大家可能对张纮并不熟悉,他在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游学京都,回到老家被推举成茂才,朝廷好多次征用,他都不去,为了避免战乱,流落江东。张纮见闻广阔,只是没有遇到明主。张纮说:“本人不过空有虚名,没有什么才学,怎么能够指点贵客呢?何况我现在还在服丧其间,心中悲痛,根本就没有心思回答您那些打打杀杀的问题。”孙策明白张纮话里有话。之后张纮又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才有一展怀抱,割据独立的可能。而一旦天下一统,就只能安安分分做一个地方官吏了。”意思十分明确,张纮在暗示孙策,趁着天下大乱,割据一方,打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江山。而张纮的一番话,就好比诸葛亮的隆中对,为迷茫的孙策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而张纮39岁时,终于终于答应辅助年少的孙策,成为了他的谋士,他对孙策说的话,很有鼓励性。孙策转战千里,先后击败刘鹞,严白虎,刘勋等,削平割据势力,平定吴会等五郡,在江东创立了相对完善的孙氏政权。孙策的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势力崛起。

在建安四年孙策派遣张纮奉献奏章到许昌皇宫,被留在那里担任侍御史。少府孔融等都和他亲近友善。曹操听说孙策去世,打算趁东吴举丧期间进行征伐,张纮对他进行劝谏,认为乘人丧事而用兵,既有违传统的道义,曹操听取了他的意见,当即上表任孙权为讨虏将军,兼会稽太守。不仅如此,曹操还想让张纮劝引孙权归降,外任张纮为会稽东部都尉。

张纮同时表示如果孙策功成事立,自己还会带一批志同道合者一起投奔孙策。“江都对”,与“隆中对”相比毫不逊色,对孙策确定长远战略规划的指导意义也丝毫不亚于“隆中对”对刘备的意义。“隆中对”在执行过程中还一波三折,理论上受到法正、庞统的质疑,现实中受到关羽的破坏,荆州、益州两线进军北伐的规划不能实现。“江都对”则一直是东吴的战略纲领,孙权时虽然有鲁肃的“榻上对”,但其中并无新意,总体战略思路仍然没能超越“江都对”。

后权以纮为长史,从征合肥。权率轻骑将往突敌,纮谏曰:“夫兵者凶器,战者危事也。今麾下恃盛壮之气,忽强暴之虏,三军之众,莫不寒心,虽斩将搴旗,威震敌场,此乃偏将之任,非主将之宜也。愿抑贲、育之勇,怀霸王之计。”权纳纮言而止。

当时的孙权率领轻骑准备亲自前往突击敌人。张纮劝谏,而孙权也接受了他的建议而放弃了行动。回师后,第二年孙权准备再次出兵。张纮又劝谏说:“自古以来帝王是承受天命的君主。虽有皇灵辅佑在上,文德传扬于下。也要依靠武功来昭其勋绩,然而武功贵在因时而取,然后才建树威势,理当暂且隐伏偃息军队。广泛开垦农耕。任贤使能。务虚崇尚宽和仁惠政策。顺应天命来施行诛讨。这样就可以不劳师动众而天下平定。张纮建议应当离开吴郡移都秣陵,孙权依从其说。

《吴书》中还提到:“纮与张昭并与参谋,常令一人居守,一人从征讨。”后来孙吴的继任者孙权对张纮也是非常尊重。同传注引《江表传》中说:“初,权于群臣多呼其字,惟呼张昭曰张公,纮曰东部,所以重二人也。”光有名气、受人尊重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具体的行动、举措证明张纮的作用和能力。

而张纮协助孙权在政治、军事上巩固政权。权初承统,春秋方富,太夫人以方外多难,深怀忧劳,数有优令辞谢,附属以辅助之义。纮辄拜笺答谢,思惟补察。每有异事密计及章表书记,与四方交结,常令纮与张昭草创撰作。纮以破虏有破走董卓,扶持汉室之勋;讨逆平定江外,建立大业,宜有纪颂以昭公义。为了孙吴政权的稳固,张纮不但在幕后运筹帷幄,而且亲临前线献计献策。如此尽心尽力,难怪孙权会对张纮十分尊敬。

作为为孙吴政权草创、建立、巩固立下汗马功劳的两朝元老,张纮居功不自傲,时时提醒孙权,语重心长,同时不忘君臣之礼,难怪孙权会”省书流涕“,伤心不已了。这一点与张昭有很大的不同,两人更是鲜明对比,张昭越是晚年越是和孙权抬杠,为公孙渊一事,孙权气得哆嗦,刀都拔出来了。后来张昭生气辞官,孙权亲自去请他,张昭真的犟,不出来。孙权忍不了了,就下令在外面把门封住,看他出不出来,张昭也怄气,命家人在里面也把门封住。所以说张纮足显一代名士风范。

张纮卒年六十,而他在临终之际也不忘孙吴江山,孙权在看了他的遗书涕泣交流。张纮著有诗赋铭诔十多篇。他的儿子张玄,官至南郡太守、尚书。张玄的儿子张尚,孙皓在位时任侍郎,因言谈敏捷善辩而受赏识,被提升为侍中、中书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