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北京青年報

朝陽優質教育資源擴容增量 建成21個教育集團

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預計明年9月交付

北京中學科技社團的學生在體驗3D打印+勞技工作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朝陽區獲悉,今年6月,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項目將完成地下結構施工,預計於2025年9月交付使用。北京中學教育集團將在CBD等區域設立分校,預計北京中學商務區實驗中學將於今年9月開始招生。北京中學科技分校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目前學校正在面向全國招聘校長和副校長,學校將以科學教育方向爲主,實現“文理相通、科技見長”。

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將提供3390個學位

正在建設中的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與現在的南校區僅一河之隔,是朝陽區教育領域規模最大的單體學校。昨天,北青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密密麻麻的鋼結構、高高的塔吊分佈在巨大的基坑周圍。基坑裏,工人們正忙着進行鋼筋綁紮。整個項目將於今年6月完成地下結構施工,年底實現整體結構封頂,預計將於2025年9月交付使用。

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項目建設內容主要包含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學生宿舍、運動場地,以及道路、綠化、管線等配套設施。預計一期辦學規模爲78個班,包含初中24個班,高中54個班,可提供學位3390個,預計於2025年9月前具備開學條件。

在北京中學,校園也是養殖園,學生可以在這裏種菜、養寵物。同時,課堂也不僅開在校園裏,還開在山谷裏、森林裏、戈壁裏,每個學期學校有兩週時間開展京郊野外露營、博物館研學等活動,寒暑假期間也會開展大量交流活動,讓老師們可以帶着孩子走遍大江南北,一路探尋“中華文化尋根之旅”。“學校會努力營造‘有風有浪、寬廣遼闊的漁場’,讓校園處處是沒有天花板的舞臺,孩子們樂在其中,舒展自我。”北京中學校長夏青峯介紹。

北京中學科技分校今年9月正式開學

近兩年,朝陽區的優質教育資源在持續擴大。除了在建的北京中學東壩北校區,其他優質高中也紛紛落地。其中,全市首個科學高中——北京科學高中正式獲批。由朝陽區和北京化工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北京中醫藥大學、北京服裝學院、中華女子學院等5所高校聯合共建的北京中學科技分校將於今年9月正式開學。人大附中朝陽學校(朝陽港校區)落地。朝陽區還引進了首師大附中,與中國傳媒大學深化合作探索建設傳媒特色高中。

其中,北京中學科技分校在辦學過程中將充分利用5所高校和北京中學教育集團的資源,以科學教育方向爲主,實現“文理相通、科技見長”。根據這個定位,目前,北京中學科技分校正在面向全國招聘校長和副校長,“希望通過招聘校長引入他們先進的教育理念,改革的魄力和廣闊的視野。”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中學科技分校校長的編制設在化工大學,爲高校編制。“基礎教育是基點,高校是龍頭,我們希望能站在高校需求的角度進行鍼對性的人才培養。”

根據規劃,北京中學教育集團還將在CBD等區域設立分校,集團將通過思維、課程、教研、評價四個一體化,以及加強幹部、教師隊伍的流動,來保證分校的教育質量。預計北京中學商務區實驗中學將於今年9月開始招生。

朝陽區公辦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全覆蓋

目前,朝陽區已建成21個教育集團,實現公辦中小學優質教育資源100%全覆蓋,孩子們可以就近享受均衡優質教育。全區現有幼兒園、中小學、職業高中500餘所,在校學生達34.2萬餘,基礎教育體量約佔全市1/6。區內國際學校35所,國際學生和外籍教師規模均居全市第一。

爲了擴大優質資源供給,朝陽區堅持“內擴外引”,通過優化集團化辦學、學區制管理、聯合辦學等方式,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快速聚集和學校規模擴充。以陳經綸中學教育集團爲例,它擁有11所分校、25個校址,貫通從小學至高中的12年基礎教育,通過集團管理層級設置、校區捆綁式發展戰略、成立“學科研究中心”“骨幹發展中心”“集團質量管理中心”等多種管理形式,形成獨特的集團化管理模式。

“優化、整合現有資源建設教育集團,能進一步發揮優質學校的資源優勢和品牌效應,加強集團內部教師溝通交流、開展學生校際間留學,有力提升教育集團內各成員校、學區內薄弱校、新建校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打造有益孩子學習成長的教育平臺。”朝陽區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

文/本報記者 趙婷婷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