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陽光報

“用虔誠的態度感受每一個鮮活生命的與衆不同”

——記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西鹹新區灃東實驗小學教師王桂萍

王桂萍老師上課時,課堂氣氛非常活躍。

1997年秋季,師範專業畢業的王桂萍邁進校園,正式成爲一名小學老師,那年她21歲,時至今日已過了二十七載。在這二十七載芳華里,她始終與班主任這個角色爲伍,與三尺講臺爲伴,陪伴孩子們度過一個個春夏秋冬。送走畢業生,迎來新生,儘管總是週而復始,但王桂萍認爲要始終保持謙卑、學習的態度,“要用虔誠的態度去發現、去思考、去感悟,才能練就一雙慧眼,才能發現學生那點不一樣的光,才能讓教育智慧昇華,才能感受每一個鮮活生命的獨一無二和與衆不同。”提到多年執教的感悟,她如是說。

記者 緱青翠/文 梁萌/圖

蹲下來

用愛和陪伴獲取信任

4月11日,走進灃東新城實驗小學,舉目四望,建築恢弘大氣、綠化錯落有致、環境優美宜人,陣陣清脆悅耳的讀書聲響徹校園。操場上,孩子們正歡呼雀躍地進行着一場跑步比賽。走進修遠樓,來到位於4樓的五年級2班的教室,王桂萍正站在講臺上繪聲繪色地給孩子們講《跳水》這課。孩子們時而聚精會神,時而爭相舉手提問,整個課堂氣氛輕鬆愉快。教室外牆上,養成教育示範班級和智體打卡流動紅旗、文明班級、班級格言、班主任寄語等一覽無餘。“揚帆遠航劈波斬浪”是作爲老師對學生最深最真的盼望與祝福。

王桂萍與現在所帶的五年級2班學生的緣分始於2023年9月,當年6月她剛送走了陪伴了6年的51名學生。“和孩子們相互陪伴了6年,情感上的不捨在所難免,但親眼見證和幫助他們成長也是倍感欣慰。”從陌生到熟悉,從陪伴到不捨,是她當班主任27年裏的常態。“區別在於陪伴時間的不同,有時一兩年,有時五六年,像與這班孩子就目前只有半年緣分。”課間,孩子們好奇地圍着記者與王桂萍老師,聽我們交談。

讓孩子們對她從陌生到熟悉,從戒備到服氣,王桂萍只用了2個月。“5年級正是小學裏中高年級的轉折階段,一味地批評和教育效果微乎其微。”王桂萍深知這一點,於是在開學前花了大量時間瞭解班級情況。“相互信任是第一步,要忘記以前所有的經驗,拋開所有的道理,讓孩子們感受到你的愛是無條件的,是包容和接納的。”在取得孩子們的信任後,她又幫助孩子們樹立信心,與他們並肩作戰。“學校的各項比賽讓孩子們積極參與,從策劃、排練到上臺,我全程陪伴,鼓勵孩子們有一必爭,有旗必奪。”最終,比賽獲獎了,全班沸騰了,看着孩子們歡呼聲不斷,王桂萍打心底裏高興。

“我們服氣王老師。”學生們爭先恐後的喊聲在耳邊響起。“她代課以後我成績從中等到上等啦!”“王老師來了以後,我們班得了很多流動紅旗,上學期還第一次被評爲文明班集體,別的班級學生都羨慕我們呢。”“我來說,我來說,我媽媽說我進步很大,叫我跟着王老師好好學習。”……直到上課鈴聲響起,同學們才停下來,自覺地走向座位,坐端正開始上課。

融進去

發現那點不一樣的光

教室的講臺旁,科普、寓言、歷史類的書籍被細心地分好類,整齊地擺放在書架上,幾盆綠植迎着陽光奮力生長。書籍、閱讀是孩子們成長不可或缺的養分,每日課前三分鐘講故事是孩子們最期待的事情,也是王桂萍一直堅持的班級文化。從班規、班訓、書屋到閱讀習慣、計劃、制度,讓家長也參與獎勵機制,王桂萍處處爲孩子們營造書香氛圍,讓閱讀成爲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我們最近在閱讀四大名著,我喜歡《西遊記》,我要爲大家講述猴王出世這一節……”上課鈴聲響起,三分鐘演講開始,同學們聽完都捧腹大笑起來,輕鬆活躍的課堂氣氛由此開啓。

在很多家長的印象裏,孩子以前放學都是迫不及待地寫完作業然後瘋玩,或者不寫作業先出去玩,自己也不知如何管教,“第一次家長會上,王老師就告訴我們不僅要關注孩子的書面作業,還要檢查背誦作業,儘量做到每天陪孩子閱讀。”在習慣養成方面,家長也獲益匪淺,“王老師說規定好寫作業時間,期間要與上課紀律一樣,任何人都不要打擾他,自覺安靜。”僅這一項就讓孩子的學習效率提高了很多,家長也輕鬆多了。“這學期娃放學寫完作業,開始有計劃地讀書,還經常給我們講故事,會自己列書單叫我給他買,我打心眼裏高興。”沈王子怡同學的家長說。

一學期結束時,王桂萍收到了一位家長的感謝短信。“王老師,孩子這學期感覺一下子變樣了,學習上更有動力了,謝謝王老師,還是您比我們更懂得激勵孩子。”這個曾讓父母與老師頭疼的孩子,遲到、好動、愛說髒話、不寫作業,王桂萍也曾“河東獅吼”過,也叫過家長談話,但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偶然一次,王桂萍得知德育老師在朗讀方面表揚了這名學生,她立即當着全班學生的面再一次表揚了該學生。“那節語文課,他聽得格外認真。後來讓他做過老師的小幫手、做領讀員、幫受傷的孩子打掃衛生,在一次次的表揚與肯定中,娃終於變成守紀律、早到校、按時交作業的好孩子。”令王老師感動的是,當她提出讓全班同學向該學生學習時,熱烈的掌聲持久不斷。“孩子們的熱情純真、接納包容能力是永遠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們要用虔誠的態度去思考,以謙卑的心態去學習,發現每個學生特有的那一點點光,總會有一瞬間,那點光會像廣袤夜空裏的一顆流星、一點流螢,讓我們感受到風景亮麗。”王桂萍說。

抱成團

把“班主任”這項事業幹好

多年來,王桂萍所帶過的班級多次榮獲校級、區級、市級文明班集體,她撰寫的論文多次榮獲市級一、二等獎,自己也多次獲評區級以上優秀輔導教師。但她說,所有的獎項都只代表過去的成績,未來還需繼續努力探索。尤其對於班主任這個身份,更是要常看常學,多想多做。

前不久,她被聘爲西安市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隨即也成立了“西安市王桂萍班主任工作室”,成員是來自附近學校裏的20餘名班主任。“我們因這個共同的‘班主任’身份相聚,大家相互交流、彼此學習,學會投入耐心愛心責任心,真正愛上‘班主任’這項事業,把它幹好。”王桂萍說,“同心、同行、同學、同享是大家的初衷,也是目的。”

“我們會定期舉辦閱讀會、講述育人故事、分享班級管理經驗。”年輕的灃東實驗小學老師郭學慧說:“前輩們在班級管理方面的很多實踐經驗、鮮活案例給了我不少啓發,讓我懂得‘班主任’作爲班級靈魂的引領作用和重要性,學會了不少與家長、學生溝通的技巧,也開始懂得這份工作的偉大之處。”

工作室成員、灃東實驗小學老師趙曉慶在分享班級管理策略時說道:“羣峯引花開,風引蒲公英散,師引生向陽。只有教師放平心態,披荊斬棘,相信在管班路上,雖身陷瑣碎,定會突出重重危機,指引學生向前行進。”

這些年,王桂萍秉持“以生爲本,愛心傾注”的教育理念,用“愛心、尊重、包容、等待”陪伴每一個學生快樂成長,也獲得了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如今,她正在幫助工作室成員制訂自己的三年規劃,提及未來,她說:“希望這個工作室能凝聚專業力量,構建起完善的培養體系,爲青年班主任搭建成長平臺,進行積極有益探索,希望成員們用真心、動真情、講究科學方法,肩負起立德樹人的使命。”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