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17個兒子,永琰是屬於平庸的皇子之一,正因爲父皇長壽,很多優秀的皇子都先他而去,以至於晚年選擇即位之君時,身邊只有4位皇子。綜合考慮和對比之後,也只有永琰是較爲出色的,也就成爲了後來的嘉慶帝。

那麼,嘉慶帝膝下只生育了五位皇子,其中道光帝綿寧是嫡長子,無疑選擇繼承皇位。嘉慶在這五個兒子中去選擇的時候,幾乎就只能選擇。畢竟皇四子和皇五子年幼,沒有能力克承大統。皇三子可能在才能方面還與道光差一大截,名義上的長子出生一歲就夭折了。

因此,道光帝即位後,後來對他這四位兄弟怎麼樣呢?來看看:

一:皇長子-未有名(1780-1780年)

長子出生之時,永琰還僅僅是一個21歲的乾隆皇子,甚至還沒有被封爲親王。

長子的生母是內務府的包衣劉福明的女兒,地位較爲低微。剛與嘉慶在一起的時候僅僅是格格的身份,嘉慶即位後先晉封爲妃子,後來晉升爲貴妃。道光帝即位後,又加了尊號。

那麼,這位和裕皇貴妃不僅生育了嘉慶的長子,還生育了第三個女兒。

嘉慶25年,剛即位的道光就下旨追封長兄爲多羅穆郡王,也算是恩賜了,去世後有了榮耀。

二: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1795-1838年)

提到第三子綿愷,他在嘉慶年間是有功勞的。當時,國內的林清民變之後,綿愷就跟隨道光帝一起去捕捉蒼震門竟然成功了,後來兩個人都得到了嘉慶帝的嘉獎。

正當嘉慶60歲大壽之時,對皇子們進行晉封,皇三子綿愷就封爲了多羅郡王。

道光帝剛即位,直接加封三弟綿愷爲親王爵位,還將他的一個兒子封爲了不入八分輔國公,可見其恩賜也不少了。

不過,後來的綿愷總是犯錯誤。

第一次,本來綿愷被賞賜在內廷行走,結果他見他的福晉乘着轎子在神武門裏面經過,直接給他罰了五年的俸祿。

第二次,與太監之間有私下往來被查出來,後來從親王降到了郡王。

不過,1828年,林清餘黨猖獗,後來綿愷追捕蒼震門有功,恢復了親王的爵位。

後來,到了道光十八年,有一位民婦狀告自己的丈夫被綿愷關了起來,查清之後,綿愷又被降成爲郡王,並且手中的一切職務全部被罷免了。

這一年,綿愷去世了,享年44歲,道光帝還是恢復了他的親王爵,然後由兒子來承襲。

三:皇四子-愛新覺羅綿忻(1805-1828年)

綿忻的生母是孝和睿皇后,地位尊貴。因此,嘉慶24年,這位年僅15歲的綿忻就被封爲了和碩親王爵位了。

第二年,嘉慶就讓綿忻辦差,先是管理武英殿、御書處和大內書房,還賞賜他紅絨結頂冠,這是在清朝皇子中比較少有的待遇。可見,嘉慶對皇后所生育的這位皇子還是比較喜歡的。

後來,道光帝即位後,先賞賜他內廷行走。但是到了道光五年時,把他手中御書處和武英殿的總管事務解除了。三年後,綿忻就英年早逝了,年僅24歲。

據記載,嘉慶帝也曾經有打算將綿忻立爲儲君的想法。一是綿忻自幼比較聰明,在各方面的才能上都是較爲聯達,這一點確實要比道光強很多。二是綿忻的母親是皇后,生育後就去世了,並且是嘉慶帝最愛的皇后,因此爲了彌補想立綿忻爲儲君的。三是道光帝是屬於平庸皇子,在相貌上確實有些不理想,但是綿忻在這一點上又比較出色,成爲了比較合適的選擇。

因此,後來究竟因爲什麼沒有選擇了綿忻爲儲君,就不得而知了。

四: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1814-1865年)

綿愉出生的時候,父皇永琰都已經55歲了,此時的道光也有33歲了。可見,在選擇儲君方面,綿愉基本上是沒有可能的。畢竟永琰駕崩之時,他才7歲,太小了。

綿愉的生母是恭順皇貴妃,但是在他剛出生時,生母僅僅是如妃。恭順皇貴妃不僅生了綿愉,還爲嘉慶生育了皇八女和皇九女,不過這兩個女兒都早年夭折。

嘉慶二十五年,道光帝即位後,將這位幼弟綿愉封爲多羅郡王爵位,賞賜內廷行走,並且讓他在上書房裏面讀書,確實把他當成了兒子一樣養着。

不過,此時的綿愉雖然是郡王,但是還沒有到一定的歲數,只能給他一半的俸祿也就足夠了。

道光九年,綿愉已經16歲了,因此享受郡王全俸的待遇了。

道光十九年,綿愉26歲,晉封爲親王爵位。

綿愉是嘉慶帝五個兒子中唯一一個活到了咸豐年間的。

結語:道光帝即位,對這四個兄弟都不差,就連身份低微的夭折長子都追封爲郡王。雖然道光較爲平庸,但是對兄弟還是恭恭敬敬,如果在朝廷不犯錯,基本上都是可以享受較好的待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