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重慶日報

新重慶—重慶日報評論員 張燕

重慶,不僅以美麗山水、8D地形聞名於世界,還有一個全球矚目的產業標籤:中國重要汽車製造基地。

作爲重要基地,重慶共有規模以上整車及零部件企業上千家,整車產能達400萬輛/年,具備從設計到零部件供應的完整產業鏈。在重慶,汽車不僅是一種交通工具,更是高質量發展的家底。

重慶汽車,不僅暢銷國內,還遠銷海外。如今,你在世界各地都能看到“重慶造”汽車的身影——泰國國際汽車展上,長安汽車憑3073輛的訂單量排名第六;賽力斯汽車成功進入歐洲市場,出口單價由5000美元提升到4萬—6萬美元;上汽紅巖在印尼市場銷售同比增長205%……這,正是“渝車出海”的生動縮影。

重慶汽車,尤其是新能源汽車,正在一路疾馳,開往世界,成爲迭代產業、擴大出口的“祕密武器”。

渝車出海,是產業升級的“強心針”。去年,中國汽車出口量首次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佔比大幅上升,功不可沒。風口上的新能源汽車,正在成爲世界市場的“寵兒”。而去年,重慶汽車產量爲230萬輛,排名位居全國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量突破50萬輛,完全有實力搶抓機遇、乘勢而進、衝出國門。

出臺產業集羣發展規劃、爲汽車企業提供政策指引、加快建設海外生產基地……駛入新賽道,重慶謀劃在先、佈局在前,充分利用完備的工業鏈條,助推車企“華麗轉身”,助力產業迭代升級,聚力打造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羣。

渝車出海,是擴大開放的“加速器”。去年3月,賽力斯首次通過西部陸海新通道鐵海聯運班列,把新能源汽車從果園港發往欽州,再轉運至歐洲。這一通道,成爲賽力斯打開歐洲市場的強大助力。而另一方面,以賽力斯爲代表的車企遠征四海,也爲新重慶深度融入全球汽車產業鏈和價值鏈體系,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提供了絕佳切入口。

對世界來說,重慶有着巨大的合作共贏空間。不久前,德國總理朔爾茨抵達重慶,展開訪華之旅。當汽車王國遇上汽車之城,朔爾茨表示,“德國市場歡迎中國汽車”。無論是奔馳、寶馬等德國車企深耕重慶,還是長安汽車將阿維塔全球設計中心設在德國慕尼黑,都見證着新重慶擁抱世界的決心、堅定開放的姿態。

開往世界的重慶汽車,要開得快,更要開得穩。

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張興海曾說過,“重慶新能源汽車已逐步實現了品牌價值從微到巨、產品網絡從有到專、市場輻射由近及遠的轉變升級。”但這還遠遠不夠,重慶要藉着渝車出海這一契機,積極優化出口通道,打造國內領先的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出口企業和品牌,不斷完善企業海外工廠佈局,持續提升國際輻射能力,真正實現由產品出口向品牌及技術輸出等價值鏈高端環節躍升。

這一躍升,是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是打造“33618”現代製造業集羣體系的必由之路,更是新重慶建設縱深推進的重要一招。

汽車被譽爲現代工業皇冠上的明珠。當重慶汽車開往世界,當汽車之城走向世界,“重慶造”就擁有了無比廣闊的全球市場,新重慶就有了建設內陸開放高地的最強底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