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南方日報

大江鎮黨員幹部帶頭參與義務植樹活動。受訪者供圖

初夏時節,漫步在新興縣大江鎮,流水潺潺、移步換景,一座座農家小院乾淨整潔,一股股生態新風撲面而來,村民的幸福指數也提升了。

爲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百千萬工程”和綠美廣東生態建設工作要求,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大江鎮緊扣“高山平湖 詩畫大江”的發展定位,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以“黨建紅”引領“生態綠”,聚綠賦能奮力書寫高質量發展“綠美答卷”。

推動美麗鄉村“移步如入園”

“一樹新栽益四鄰,野夫如到舊山春。”今年以來,大江鎮高位推進、精心組織、以上率下,建立“黨委帶動、支部聯動、黨員行動、網格互動”的鄉村綠化美化工作法,把鄉村綠化美化納入支部主題黨日、“雙報到”機制和“我爲羣衆辦事”實踐活動內容,活用黨員積分制,因地制宜設置“黨員責任崗”“黨員先鋒崗”,推動410多名黨員幹部在綠美大江行動中主動亮身份、當先鋒,帶動周邊村民累計8000多人次廣泛參與到“四小園”建設、植樹造林、人居環境整治等志願活動中。

與此同時,大江鎮開展鎮—村—組三級同頻聯動,累計開展志願植樹活動80多場次,種植青梅、桃花、茶花等苗木10895株,打造“四小園”92個,創建美麗庭院32戶,着眼於“小尺度、融自然、留鄉愁”,穩步有序推進綠美鄉村創建,以一抹抹“點睛之筆”催化鄉村之美,讓和美鄉村更有“精氣神”。

值得一提的是,大江鎮堅持“以點帶面,連線擴面”的工作思路,搶抓省“百千萬工程”典型鎮村培育契機,沿着“高山平湖 詩畫大江”鄉村振興精品帶,串聯“紅色文旅合水村”“綠色生態水汶表村”“人文和諧大塘村”“大江鎮黨建主題公園——合河水庫黨員教育基地”等陣地,以建設“梅花谷”“桃花島”“主題林”爲節點,同時連片建成“人大林”“育才林”“企業林”等主題林10片,創新打造覆蓋全鎮“一線三區”超10公里的鄉村綠化典型帶,不斷豐富“綠”的內涵,做實“美”的文章。

建管齊下確保長效守綠

綠美生態建設,“三分建、七分管”,建好是基礎、管好是關鍵。

大江鎮堅持在“管”字上發力,按照“誰種植、誰管護”原則,落實“一樹一牌,一樹一養”,明確管護人員、聯繫方式,明確苗木後期管護責任。遵循“規模適當、任務相當、方便管護、界定清晰、職責明確”的原則,把全鎮劃分成5箇中網格、45個小網格,構建起“黨建引領鄉村綠化網格化管護”工作模式,推動500多名鎮村幹部、村民小組長、基層黨員、鄉村綠化示範戶、護林員等多方力量進網入格,做實做細綠美生態建設“後半篇文章”。

同時,按照“3+X”模式,確定一個小網格配備一名網格長、一名兼職網格員和X個網格力量,精細化打造“一格一長一專多員”的網格化管護模式,做到全面跟蹤動態掌握,確保造林一片、成活一片、成林一片。爲確保新種苗木成活率,大江鎮紀委辦、黨建辦、林業站成立覈查小組,深入村頭巷尾,到綠化點清點苗木數量,仔細查看種植和管護情況,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給各責任主體,並宣講苗木扶育、病蟲防害等管護知識,推動鄉村綠化美化實現常態長效。

打造綠富共美和美鄉村新圖景

風和日麗春來早,水綠山青綠意濃。5月,走進大江,南方寫意風景的庭院小景隨處可見,房前屋後種植的花草果木錯落有致,四周都洋溢着生機與活力。“綠水青山”如何轉化爲“金山銀山”?

大江鎮立足資源稟賦,以“綠”爲畫筆,生動形象地繪就了一幅以林下經濟爲主角的綠富共美實景圖。

聚焦特色林下經濟,該鎮圍繞“三棵樹”——青梅、油茶、肉桂產業矩陣,鼓勵引導村民羣衆自主在房前屋後新種植青梅、油茶、肉桂累計5000餘株,謀實林下特色種植。據統計,大江鎮目前種植油茶2000多畝,2024年總產量預計約90噸;青梅種植面積達4300多畝,預計2024年總產量達4000噸;肉桂種植面積超1500畝,2024年總產量預計超670噸,推動“三棵樹”成爲農民的“綠色銀行”。

在鎮黨委牽線搭橋下,合河村、大塘村主動與羅定職業技術學院、恩平市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展長效合作機制,打造20畝香水檸檬種植基地,基地檸檬畝產量預計達4000斤,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近16萬元;多元化拓展打造“梅花谷”“桃花島”風景觀光帶,立足本土合河水庫黨員教育基地、黨建主題公園、合水黨史紀念室等紅色資源,探索民宿經濟,在水汶表村、大塘村建成集觀光、研學、休閒、食住於一體的林下精品民宿12間,實現生態文明和經濟發展的“綠”“富”“美”有機結合。

梁曉珺 簡詩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