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北京商報

北京商報訊(記者 宋亦桐)最近,一些購買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投資者,心情大多不太美麗。5月8日,北京商報記者注意到,近日有不少投資者吐槽,理財產品賬戶收益緩慢爬升不到半年,一下跌回上漲前,半個月左右的時間裏,部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淨值出現了“回撤”,讓投資者大呼“看不懂”。銀行理財還行嗎?以後還要不要買?

“不敢買股票、基金,怕出現虧損,就買了低風險理財產品,想着收益能穩定一些,沒想到這段時間打開手機一看,收益都變成負數了”“本來想着‘五一’之前買進,能趁假期小賺一下,竟然一路下跌”……近期,有不少投資者在網絡平臺發文吐槽稱。

從投資者曬出的理財產品信息來看,淨值出現回撤的大多爲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債券主要作爲此類理財產品的重要投資標的。回顧4月,債市波動顯著,先是在月初呈現小幅波動態勢,後在中下旬波動幅度變大。債市震盪,因此投資了債市的理財產品淨值表現也受到了一定影響。以建信理財推出的“建信理財龍鑫固收類最低持有1年(JX040301)”爲例,該產品主投債券,1元起購,4月24日—26日,淨值分別下跌0.05%、0.03%、0.06%,4月27日淨值出現上漲,隨後的4月28日、4月29日產品淨值同樣出現下跌。

交銀理財發行的“交銀理財穩享靈動慧利日開1號(180天持有期)理財產品”,投資於債券類資產,並適當配置優先股等資產,該產品累計淨值也同樣在4月25日、4月26日、4月28日、4月29日出現下降。

“資管新規”落地後監管要求產品管理人要定期披露產品淨值,這樣一來,以往理財產品內部投資操作的不透明狀態被打破,持倉過程中產品的淨值變化也就一目瞭然。招銀理財招睿天添金進取型相對收益(107116)產品此前也出現了淨值的小幅回撤,4月24日、4月25日、4月26日、4月28日、4月29日,該產品淨值分別下跌0.03%、0.01%、0.03%、0.01%、0.04%。

談及部分產品淨值回撤的原因,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一部分固定收益類理財產品出現淨值下跌,是當前金融市場環境下較爲正常的現象。作爲固定收益類資產的債券,其價值會隨着市場利率的變化而上下波動,因此債券類理財產品淨值的正常起伏是可以預見且合理的。

2022年,理財市場經歷了兩次“破淨潮”,當年3月,許多理財組合中融入的權益類資產,在股市波動加劇的情況下,直接拖累了整體收益表現,進而導致產品淨值下滑,時間推進至七個月後,第二波“破淨潮”接踵而至,這一次的導火索便是債券市場的動盪,很多純固收產品受到波及,收益出現大幅波動。

未來“破淨潮”是否會上演?在王紅英看來,淨值回調是正常現象,但較大規模的“破淨潮”發生概率較小,從投資策略的角度考慮,對待理財市場應持有一種謹慎的態度,不可盲目認爲選擇風險等級較低的理財產品就等於零風險。對於追求保守收益的投資者,建議選擇傳統的現金類和儲蓄類產品;相反,如果考慮涉足類似債券基金這類產品,儘管潛在收益可能更高,但也伴隨着更大的市場波動風險。

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指出,此次部分產品淨值回撤主要和債市波動有關,這一次的市場調整,更多被視爲一個階段性調整的過程,是債券市場在經歷過去一年強勁上漲之後自然而然的回調階段,符合金融市場週期性波動的規律,理財產品“破淨潮”現象可能不會重現。在此期間,投資者也可以採取更加主動的策略,比如通過適時調整投資時點(擇時策略),嘗試捕捉更佳的入場或調整時機,以期提高投資效益。適當分散投資組合,納入一些混合型理財產品,這類產品因其同時投資於債券、股票等多種資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風險與收益的平衡,有助於平滑單一市場波動對整體投資組合的影響。

從趨勢來看,雖然經歷了短暫的回調,但截至目前,上述多款理財產品淨值已恢復了上漲態勢。在談及如何保證整體淨值波動平穩策略時,交銀理財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面對市場的震盪格局,將充分發揮銀行理財子公司獲取低波資產及大類資產配置的優勢,通過主動積極的資產配置及輪動表現,降低產品波動率,努力給客戶帶來中長期的穩定收益。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