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 琪

5月份以來,更多反映國際投資者預期的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調整。Wind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月3日期間,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三個交易日上漲。其中,5月2日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升破7.2關口;5月3日盤中最高升至7.1656,創1月26日以來新高。隨後,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有所回落。截至5月8日16時30分,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報7.2325。

對於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主要是由同期美元指數波動所致。

Wind數據顯示,5月1日至5月3日,美元指數連續下跌,跌幅達1.19%,盤中最低跌至104.521,隨後美元指數開始回升。

“5月3日美元指數由4月30日的106.34降到105.08,隨後在5月7日又反彈至105.38。這帶動離岸人民幣跟隨美元反向波動,走出‘倒V形’。”王青表示,“五一”假期,受美國經濟數據不及預期,以及歐洲經濟運行偏強,以及市場已充分消化美聯儲推遲降息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1.19%,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上漲0.87%。

王青進一步表示,當前人民幣匯率主要受兩個因素牽動:一是美元走勢,這會造成人民幣對美元匯率被動升值或貶值;二是國內宏觀經濟走勢,決定了人民幣內在升值或貶值動能。

今年年初以來,美元指數上行約4%,同期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下跌約2%。不過,人民幣對一籃子貨幣則保持穩定,並且在穩定的基礎上還有一定的升值。截至4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0.43,年初以來漲幅達3.09%。

“這背後是年初以來國內宏觀經濟運行較爲平穩,穩增長政策發力下,去年四季度以來,以出口爲代表的外部狀況也在持續改善,這些都增強了匯市的穩定性。”王青說。

展望人民幣匯率後期走勢,浙商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李超分析,短期看,一方面,我國經濟內生動力仍有修復空間;另一方面,美國經濟較具韌性,年內美聯儲降息預期可能進一步回撤,美元指數可能高位震盪,使得人民幣匯率短期維持震盪的概率大。但人民幣匯率超預期貶值的風險不大,央行對匯率問題表態堅決,若後續再面臨較大貶值壓力,預計將繼續強化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分析和風險防範,並可能繼續加碼匯率領域相關政策或預期引導措施,穩定匯率走勢。

王青認爲,在美聯儲啓動降息之前,美元指數可能繼續保持強勢。伴隨國內經濟持續回升向上,人民幣匯率將得到更爲有力的支撐,三大人民幣一籃子匯率指數還會處於穩中偏強狀態。

“預計未來監管層不會固守某一具體點位,將適度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與美元大體相似的反向波動格局;若未來出現人民幣匯率明顯背離美元匯率走勢情況,包括適度調節離岸人民幣流動性等在內的穩匯率措施會及時出手。”王青表示,過往經驗表明,這些措施能夠起到校正背離、穩定預期,防範匯率超調風險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