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春季新品發佈特別活動上,蘋果發佈了新款iPad Air和iPad Pro產品。

從硬件參數上看,新款iPad Air與之前的版本相似,但推出了屏幕尺寸更大的版本,配備了M2處理器,有藍色、星光色、銀色和太空灰四種顏色可供選擇。新款iPad Pro機型更新幅度更大,不但更薄,蘋果稱這是有史以來最薄的蘋果產品,配備一塊更清晰的Ultra Retina XDR OLED屏幕,採用了“雙層串聯OLED”的技術,讓屏幕全局最高亮度達到1000尼特,峯值亮度達到1600尼特,芯片更是跳過了 M3芯片,直接搭載了最新的M4芯片。

蘋果表示,最新的M4處理器擁有多達10核的新CPU,其處理速度比當前的iPad Pro處理器快50%,圖形引擎快4倍,將有助於新款iPad Pro處理設備本身的人工智能任務。

在售價方面,蘋果 CEO 精湛的“刀法”再度顯神威:新款iPad Pro 11英寸機型起始售價8999元人民幣,13英寸機型的起始售價11499元人民幣,比上一代整整漲了 2200 元,想體驗10 核滿血版M4芯片的性能就必須購買1TB、2TB版本,起售價高達 14099 元、17499 元,如果選擇納米紋理玻璃,則還要再加800元。

頂配版的新款iPad Pro將是史上最貴的iPad,最售價高達 22499 元。

顯然也就只有不差錢的真愛粉,纔會入手頂配版iPad Pro,絕大部分“買前生產力,買後愛奇藝”的普通用戶更多的還是會選擇iPad Air。

新款iPad Air和iPad Pro產品旨在重振過去兩年萎靡不振的平板電腦產品線,但庫克要做的顯然不僅僅是提振平板電腦銷量,還要提振市場以及資本市場對蘋果的喜愛。

5 月 2 日,蘋果發佈了第二財季財報,其營收和利潤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下滑 2%、4%,而在其第三大市場大中華區的營收爲163.7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178.12億美元相比更是大幅下降8%。這份季報雖然不怎麼好看,但也已經優好於市場預期,爲此,蘋果公司董事會還批准了一項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票回購計劃。

今年一季度,蘋果股價累計下跌11%。在今年一年一度的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庫克親自參加,“覲見”這位第二大股東。

根據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發佈的文件顯示,該公司在四季度減持了1000萬股蘋果股票,以期間平均股價計算,減持市值約合18.22億美元。難道,蘋果已經在巴菲特那失寵了?

可能庫克想了解巴菲特的看法,而在會上,他得到了想要的看法。

01

在伯克希爾·哈撒韋股東大會上,坐在舞臺上的巴菲特看着精神不錯,他的身邊雖然沒有了老搭檔查理·芒格,換成了格雷格·阿貝爾和阿吉特·賈恩兩位公司“接班人”相伴,這一安排讓這次的大會頗具傳承意味。

面對從世界各地前來“朝聖”的投資者們,93歲的巴菲特一口氣回答了三十餘個問題。

“我希望你們也不要有太多困擾……除非發生什麼戲劇性的事情真正改變資本配置,否則我們將把蘋果公司作爲我們最大的投資。”

在股東大會上,巴菲特將減持蘋果原因歸結爲稅收政策,堅稱這一舉動並不代表自己對蘋果未來發展的態度。巴菲特稱,他認爲美國政府爲了應對不斷增長的財政赤字,會進一步提高稅率,處於收益考慮才做出減持決定。“蘋果是比可口可樂和美國運通更好的企業。”

這對庫克來說,無疑是一粒“定心丸”。

長期以來,巴菲特對科技股保持謹慎態度,他認爲高科技企業變化太快,不屬於自己熟悉的範疇,難以預測其長期競爭優勢,他還是更喜歡自己熟悉的領域和長期不變的企業,比如可口可樂。

2016年起,巴菲特在“接班人”的建議下大舉重倉蘋果股票,甚至放出豪言想要買下“蘋果100%的股份”。

巴菲特反覆強調,他並沒有改變自己對科技股的看法,但是他改變了對蘋果的看法。他把蘋果視作是一家有着強大護城河的“消費品公司”,儘管年過九旬的巴菲特以跟不上潮流爲理由不使用智能手機,可他卻從不吝嗇對iPhone的讚揚。

“蘋果擁有非同尋常的消費者關係。我看到了其生態系統是多麼強大,以至於到了一種非凡的程度……至少從心理上來說,人們都被牢牢地‘鎖’在了所使用的蘋果產品上。iPhone是一種非常有粘性的產品。”

在大會上,巴菲特還表示庫克一度被低估了,他確實沒有喬布斯那般的創造力,但時間證明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經理人之一。“他帶來的產品受到了很多人的歡迎。他的產品覆蓋很多用戶,而且滿意度高達99%”。

鏡頭沒有捕捉到庫克的反應,但對蘋果而言,巴菲特特意澄清外界的解讀算得上是一件好消息。

只是,市場是否認同,也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或許是看到媒體報道巴菲特將蘋果和可口可樂對比,缺席了本屆股東大會的段永平忍不住在社交平臺回憶起和巴菲特在2018年的小故事。

段永平稱,自己在巴菲特喝可樂的時候提到蘋果的護城河比可口可樂要寬,巴菲特饒有興趣地想問明原因。“我說:我們Android的平均單價是遠低過iPhone的一半的,但幾乎沒辦法搶到iPhone的用戶。他說,I got it!”

02

不難看出,在世界頂尖投資人的眼中,iPhone就是蘋果最大的利器。只要人類社會還處在智能手機時代,只要iPhone仍是消費電子領域最具創新性的產品,蘋果的市場地位就不會輕易被撼動。

不被撼動不代表領先優勢一如既往。過去6個季度中,蘋果有5個季度營收出現下滑,以至於最新一季財報發佈後,媒體對蘋果的評價已然淪爲了“沒有想象那麼差。”

2024財年第二季度,蘋果營業收入907.5億美元,同比下降4.3%;淨收入236.4億美元,同比下降約2.2%。除了歐洲市場,蘋果在全球大多數地區的營收出現了明顯下滑。

具體到產品線,iPhone仍是蘋果的絕對支柱,營收459.6億美元,在總營收佔比超過六成。

雖然iPhone15系列價格跳水,但也沒有帶動消費者的換機熱情。Canalys數據顯示,2024年一季度中三星重回全球手機市場第一名的位置,出貨量達到6000萬部;蘋果出貨量降至4870萬部,同比出現雙位數下滑。在中國市場,在華爲強勢迴歸高端機市場的衝擊下,蘋果更是隻排在第五位。

專業的AI生產工具帶動PC行業回暖,本季度Mac業務營收達到74.51億美元,同比增長4%;包括可穿戴設備、家庭和配件在內的其他硬件營收79.13億美元,同比下降9.6%;iPad業務營收55.59億美元,同比下降17%。

作爲輿論熱度爆棚且科技含金量超高的最新硬件產品,蘋果在財報中卻沒透露本季度上市的Vision Pro具體銷量,只是含糊表示產品在企業中很受歡迎,超過50% 的財富 100 強企業已經將其用於生產經營活動。

顯然,Vision Pro的試水不夠成功。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爆料稱,蘋果已將2024年Vision Pro的出貨量從80萬下調至40—45萬。在全球發佈前就大幅砍單,說明美國本土熱度走低的速度超出預期。鑑於現狀,蘋果已在審視產品路線圖,明年或許不會推出頭顯新機。

Vision Pro的尷尬處境是蘋果探索硬件新品進展緩慢的縮影。

4月,蘋果在內部一個簡短的會議上宣佈放棄造車計劃。十年之功,潦草收場,行業譁然。此前,雖然進展緩慢,但外界普遍相信蘋果有望在2026年推出汽車產品,哪怕銷量上不一定成功,可是蘋果推出的汽車一定會是業內爭相對標的標誌性單品。

突然上午變故讓外界一下子陷入了茫然狀態,甚至都無法預測蘋果下一款重磅級硬件產品會是什麼了。

某種程度上,在越發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留給企業的容錯試錯或者說不考慮商業回報率而折騰的空間明顯變窄了,高投入、重資產的前沿探索如果不能轉化爲產品在市場落地、找到對其有高需求的消費羣體,即便是蘋果這樣的行業龍頭,也不願意再冒險一搏了。

但反過來說,如果連蘋果都再拿不出現象級的新硬件,那可能就不是能力問題,更有可能是現有技術還無法支撐起下世代的新硬件產品。

03

那麼,蘋果只能另尋出路,服務業務彌補了硬件方面的頹勢。

根據季報,蘋果服務營收238.67億美元,同比增長14.2%,再次創下新高。在經濟消費者硬件更新速度明顯放緩的情況下,蘋果對服務產品的依賴會進一步加深。第三方機構估計,服務產品到2025年有望佔據總營收的四分之一。

但看似是下一頭現金奶牛的服務業務,其營收主體實際上是一直被開發者詬病的 “蘋果稅”,在各國越發嚴厲的反壟斷監控下,也出現了鬆動的空間。

2023年底,歐盟通過《數字市場法案》, 被劃定爲“看門人”的六家企業被明確要求不能阻止消費者連接到平臺之外的企業,違反將面臨最高達全球年營業額10%的罰款。

3月,歐盟開發者的最高“稅率”從30%降至17%,且iOS17.4在歐盟地區開放了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應用商店、互聯網下載應用等功能。目前、日韓等國也有意出臺相似政策。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蘋果或許也有意鬆動依靠生態優勢構建的圍牆。Vision Pro的技術可謂先進,但當前的困境之一是應用產品不夠豐富,構建不起培養用戶粘性的土壤。處在二維平面生態向三維空間生態邁進的關鍵節點,蘋果需要拿出足夠的誠意帶動開發者探索的慾望。

作爲劃時代產品,蘋果和投資者嘴上喊着創新,心底可能並不想真的改變所謂“iPhone依賴症”,巴不得能維持更長的時間。但是,AI日新月異的迭代速度讓外界對蘋果“擠牙膏”一般的更新越發沒有耐心。財報業績連續承壓、新品表現不如預期,無論是硬件還是服務,都需要蘋果趕緊用一波“大放水”穩住市場的信心,以避免自亂陣腳。

2024年被稱爲“端側AI元年”。IDC預測顯示,2024年,AI智能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佔智能手機總出貨量15%。

“我們相信人工智能的變革力量和前景,我們也擁有能在這個新時代脫穎而出的優勢,包括蘋果獨特的硬件、軟件和服務無縫整合”。

從外媒爆料看,蘋果正重啓與OpenAI的談判,探索在下一代iOS更新中集成相關技術;在和谷歌討論Gemini授權問題,將之融入iPhone;亦或是通過自研大型語言模型Ajax優化iOS18,大幅度改造Siri。在中國市場上,也傳出百度將爲蘋果今年發佈的iPhone16、Mac系統和ios18提供AI功能。據報道稱,蘋果曾與阿里以及另外一家國產大模型公司進行過洽談,最後確定由百度提供這項服務。目前雙方尚未確認該傳聞。

庫克認爲,外界對蘋果在AI領域處於落後位置的認知並不符合實際,公司多款產品已是由AI驅動的。蘋果承諾,將在今年內的WWDC和秋季發佈會分享在AIGC方面的新進展。

我們能從憋了18個月才更新的新款iPad上,探窺蘋果在 AI 領域的進展。

今年端側AI是硬件廠商們關注的重點,而要驅動端側AI就需要強大的芯片。包括Wedbush在內的多家機構分析指出,M4芯片原計劃是在2025年才被應用,但如今先提前應用於新款iPad Pro,可能意味着蘋果等不及了,在AI上的腳步有所加快。

蘋果有意讓新款iPad Pro成爲真正由AI驅動的硬件,若新一代iPad Pro能在辦公、娛樂應用方面開闢出新的模式,下一步蘋果就順理成章地將AI成果移植到Mac電腦上,乃至 iPhone 上。

Bernstein諮詢在近期的一份報告就預測蘋果或於今年9月或者更早推出端側AI。毋庸置疑的是,蘋果仍然是消費電子行業的領頭羊,在芯片、用戶體驗和隱私安全上,還是領先於Android陣營。雖然在世界市場受三星、中國市場受華爲的衝擊,但如何做好一款軟硬件、用戶體驗最優的產品,Android陣營甚至 PC 陣營還是“摸着蘋果過河”。

所以,蘋果如何將端側 AI 融合進硬件產品,是全行業都關注的,也是消費者期待的。

5月7日的蘋果春季新品發佈特別活動,主題是“放飛吧”(Let Loose),這也透露出蘋果的野心,它敢於大幅提價,某種程度上也是對競爭對手的“藐視”。

庫克掌舵的這家市值近三萬億美元的公司,能否繼續得到巴菲特等投資者以及消費者的偏愛,就看它還能否給大家驚喜了。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號“最話FunTalk”(ID:iFuntalker),作者:何伊然,編輯:劉宇翔,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