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劉筱攸

結合42家上市銀行一季報、央行2024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國家金融監管總局關於銀行業資負數據多維度分析,一季度銀行經營基本面呈現六大特點。

具體爲:城農商行成爲“雙增”(增收又增利)主力軍;28家銀行息差環比去年四季度下降;大行資產佔比和負債佔比正在變“大”;個人住房貸款連降4個季度後,企穩微升;綠色貸款一季度增量創歷史新高;42家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下降。

數據顯示,上市銀行集體增收又增利的好日子,似乎一去難返。截至一季度末,42家上市行中有24家維持增利和增收局面,其中以城農商行居多;有8家銀行既不增利也不增收,大行佔到四席。

在營收和淨利均維持正增長的銀行中,股份行僅有中信銀行一家,該公司淨利潤微增0.25%。其他23家均爲城農商行,包括杭州銀行、常熟銀行、青島銀行、齊魯銀行、蘇農銀行、瑞豐銀行、成都銀行、江陰銀行、蘇州銀行、青農商行、江蘇銀行和無錫銀行等。

有7家上市銀行增利不增收,分別爲交通銀行、浦發銀行、平安銀行、上海銀行、蘭州銀行、華夏銀行和光大銀行。有3家銀行增收不增利,分別爲興業銀行、鄭州銀行、郵儲銀行。

有多重共性正在上市銀行負債管理端上演,諸如零售“存款定期化”挑戰加劇、吸收存款的成本抬升、利息淨收入普降。在諸多因素疊加下,銀行息差水平下行壓力整體增加。

從一季報數據看,只有13家銀行的息差水平環比去年四季度上升。息差增幅最大的是蘭州銀行,大幅上升24個基點(BP);常熟銀行第二,息差環比上升22個基點;南京銀行環比上升18個基點(BP)。其他銀行增加2~15個基點不等。

此外,郵儲銀行今年一季度息差水平較去年四季度不升不降,其餘28家銀行息差水平環比去年四季度出現下降。

數據顯示,大行正變得越來越“大”。國家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截至今年3月末,商業銀行總資產爲360.5萬億元,同比增長9.2%;總負債爲332.23萬億元,同比增長9.3%。其中,大行總資產佔銀行業金融機構比重由1月末的41.9%上升至3月末的42.4%;總負債由42.1%上升至42.6%。

中金公司研報稱,大行市場份額在上升,中小銀行的份額出現下降。2023年國有大行貸款增速達12.9%,歷史上首次超過股份行和區域銀行(2007年有數據以來),主要由於基建、製造業、普惠、綠色、涉農貸款等領域需求好於房地產、零售等領域,以及穩增長背景下的逆週期投放,營收承壓的環境下大行也存在以量補價的訴求。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個人住房貸款經歷4個季度連降後,今年一季度出現拐點。人民銀行2024年一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個人住房貸款餘額達38.19萬億元,一季度增加了51億元。

此前,個人住房貸款餘額一路走低,2023年一季度末、二季度末、三季度末和四季度末分別爲38.94萬億元、38.6萬億元、38.42萬億元、38.17萬億元,連續4個季度走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