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杭州日報

山溝溝“迸”出“致富筍”

杭州林下高效生態模式打開增產增收新通道

葛玲燕

雖有青山包圍,但杭州臨安山溝溝竹園家庭農場還是有點“藏不住了”——由這裏產出的覆蓋筍,最大的可以達到6公斤多,而且口感鮮甜、爽脆,深受消費者喜愛。春節期間,按70元/公斤計算,平均一支覆蓋筍可以賣到200多元。

覆蓋筍,就是用毛竹林春筍冬出覆蓋栽培技術培育的毛筍。2023年10月,杭州市和臨安區兩級農技推廣基金會在山溝溝竹園家庭農場資助實施了該技術,並邀請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等單位的專家時常上門指導。

“原來讓這些毛竹林自由出筍,每年1畝收益只有幾百塊錢,用了這套技術後,從大年三十那天出筍到現在,這1畝收益已經有3萬多元了。”蔡苗祥是家庭農場的負責人,採訪當天,他扛着鋤頭快步遊走在竹林裏,一鋤一鋤挖出自家的“勝利果實”,眼裏滿是喜悅。

“你看,這有裂縫的地方說明下面有筍。”蔡苗祥指着一塊礱糠地說,果然,不一會兒就挖出了一支大筍。

毛竹林春筍冬出覆蓋栽培技術,爲什麼能培育出這麼好的筍?臨安區農林技術推廣中心專家邵香君告訴記者,該技術通過深翻、養護竹林土壤,疏伐竹林,分層覆蓋40—45cm的竹葉、礱糠、稻草等方式,把竹林結構、土壤肥力、溫溼度條件調整到最適宜毛筍生長的環境,進而實現增產增收。

毛竹林春筍冬出覆蓋栽培技術,是市區兩級農技推廣基金會在該農場實施毛竹林複合經營模式試驗與示範的一部分。據悉,毛竹林複合經營模式試驗與示範項目,在此建設的示範基地共23畝,其中毛竹冬、鞭筍型筍用林培育20畝,毛竹林春筍冬出覆蓋栽培1畝,毛竹林下套種大球蓋菇1畝,毛竹林下套種靈芝1畝。前三項技術均已開展試驗,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毛竹是臨安區的一個特色產業,受毛竹林經營技術單一、新技術集成推廣困難等因素影響,毛竹林整體效益較低。該項目擬通過對毛竹林進行改造,開展毛竹筍用林豐產高效技術與林下經濟模式試驗,提高竹林的綜合效益,以尋求綠水青山轉化爲金山銀山的有效通道。”杭州市農技推廣基金會相關負責人介紹,接下來,市區兩級基金會還將繼續探索不同林相條件下高效生態模式,因地制宜進行示範推廣,爲更多毛竹林經營農戶打開致富大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