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臨沂日報

“戰新產業發展看臨港”系列報道之二

臨港區新能源產業集羣成勢

□臨報融媒記者 徐淑剛

梁作金

通訊員 劉 康

宋建林

臨港區聚焦提升“4+2”產業體系競爭力,突出產業科技創新,超前描繪戰新產業發展藍圖,按下新質生產力“快進鍵”,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着力點,放在加快培育“新質生產力”上,靶向聚力、向“新”而行,以“新”欣向榮引領高質量發展“新”潮澎湃,厚植起“藍色臨港 綠色鋼城”未來發展新優勢。

隨着我國“雙碳”戰略的實施,新能源產業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成爲當下最大風口。今年的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搶抓光儲氫產業‘新風口’,聚力推動新能源產業爆發式增長”。站在時代風口,該區搶抓機遇,全力推進新能源產業發展,大力發展氫能、儲能等高端產能,率先形成有效產出,走在業界前列。

在臨沂鋼投新能源116萬噸煤炭乾餾處理綜合利用項目現場,躍入記者眼簾的是塔吊、工程車等大型機械“同框”施工,場面繁忙而有序。該項目總投資28億元,投產後年可實現產值50億元。項目通過對煤炭乾餾處理,焦炭、焦爐煤氣、焦油等產出物都會被“喫幹榨盡”。焦爐煤氣經過提取高純氫氣被輸送到氫能產業基地,達到產業鏈條最長、效益最高、能耗最低的效果。

在距離該項目約1千米處,臨沂鋼投新能源氫能產業基地項目也正開足馬力加緊建設。爲進一步延伸焦爐煤氣綜合利用產業鏈,該區同步推進新能源氫能產業基地建設,總投資15.7億元,由世界500強沙鋼集團與臨沂鋼投集團共同投資建設,達產後年可實現產值12億元。

“項目集制氫、儲氫、加氫、用氫等多個應用場景,建成後將成爲山東省首家規模化制氫生產基地、臨沂市最大的氫能生產企業。產品可爲園區內的匯邦新能源年產20萬噸烴基生物柴油、和正新能源年產25萬噸礦物油加氫精制等多個企業提供加氫原料,爲化工產業發展提質、降本、增效發揮重要作用。目前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75%,建成後可爲全市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臨沂鋼投新能源氫能產業基地項目部主任屈春青介紹。

爲構建起新能源產業發展的“四梁八柱”,該區超前佈局,以資源、市場引產業、引項目,率先在全國構建“鋼—焦—化—氫”全閉環低碳產業鏈條,成爲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典範。依託焦化產業副產品,加快推進氫氣提純、儲運及氫能場景拓展應用,競逐氫燃料電池、固氫等氫能賽道,加快打造“制氫—儲氫—運氫—用氫”氫能全產業鏈條。目前,總投資45.36億元的“鋼—焦—化—氫”一體化產業鏈項目一期已建成投產,全部建成後年可實現產值75億元,形成鋼焦一體化生產、氫氣生產利用的產業體系。項目工藝技術先進,輻射帶動力強,能夠有力拉動下游產業鏈條的延伸,衍生出化工、氫能源等多個“鏈主”企業,帶動精鋼基地實現“鋼—焦—化—氫”一體化發展。

不止“鋼—焦—化—氫”的完整鏈條,該區還有“氫”裝上陣的廣闊藍海。繼山東雷馳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建成投產後,臨沂鋼投新能源氫能產業基地項目、錦程控股集團氫能發動機項目等多個項目正加快建設,世界500強中能建基業管理(深圳)有限公司分散式微風發電項目也即將落地。不僅如此,圍繞光儲一體化、光伏建築一體化,該區還建立可複製可推廣的綠色物流。總投資2.6億元的精鋼基地智慧公路港項目,建有1.7萬平方米大型綠電光伏服務區,年可產綠電510萬度,爲園區項目提供綠電服務,促進工業園區綠色低碳發展,讓光伏產業帶來“陽光增收”。“項目可利用光伏發電將太陽能轉化爲綠色環保的清潔電能,滿足換電重卡用電需求,實現了服務區‘綠電’供應、‘零碳’排放,對於推動交通運輸領域實現‘碳達峯、碳中和’,降低園區用電運營成本,構建智慧‘零碳’園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臨港區國資集團項目服務部部長宋建林表示。

“下一步,在新能源產業佈局上,我們將以現有新能源產業爲基礎,加快補齊產業鏈條,全面夯實新能源產業基礎。”臨港區經濟發展局局長盧曉光表示。今天的臨港,新能源產業正快速轉向全產業鏈發展,逐步成鏈成勢、蓄勢成峯,集羣效應初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