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濟南日報

讓名士文化“活”起來“火”下去

“商量”調研組赴濟南古城開展現場商量

青磚綠瓦的老屋承載着悠悠歷史,清澈見底的泉水滋養了代代名士。5月8日下午,在曲水亭畔、路大荒故居前,十餘人圍在一起,認真傾聽路大荒與濟南的故事。這是市政協“商量”調研組聚焦“讓歷史名人及其文化‘活’起來”主題開展的又一次現場商量。

當天,“商量”調研組走進濟南古城,實地察看了陳冕狀元府、省府東街、原齊魯書社舊址、貢院牆根街、高升店舊址、曲水亭街、路大荒故居、百花洲等地,認真聽取濟南名士與歷史文化遺產的保護、開發情況介紹,深入瞭解和切身感受那些曾爲濟南歷史發展作出貢獻的名士們的事蹟和精神風采。

“名士相關舊址、紀念館在濟南古城中是怎樣分佈的?”“原有舊址、紀念館該如何更新、完善?”“還有哪些方式能夠在古城中再現‘名士文化’?”……在隨後召開的座談交流中,“商量”調研組展開深入交流研討,共同爲濟南名士“活”起來出謀劃策。

濟南文史專家張繼平認爲,濟南名士的特點是“安邦治國濟天下”。他建議,應進一步深入挖掘濟南的名士資源,尤其是挖掘濟南本土的名士資源,同時要進一步釐清濟南名士文化與濟南這座城市的關係。

在歷下區政協委員、歷下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張莉看來,不僅要深入挖掘名士文化,更要將其宣傳推廣出去。目前,濟南不缺文化和內容,亟需一個“大導演”,將名士文化及其他元素整合成一個高水平作品,推廣傳播出去。此外,她建議,通過舉辦名士研學遊、短視頻文創大賽等活動,讓濟南名士文化廣爲人知。

“僅靠老房子和古器物展示不能吸引年輕遊客,可以通過VR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方式沉浸式感受名士文化。”“要讓年輕人和學生重視起來,可以組織開展實踐活動,去濟南名士故居研學打卡。”……現場商量中,還有部分來自山東省實驗中學的學生從青年人角度,提出大量意見建議。

不僅如此,在“碼上商量”平臺有網友提出:“關注青少年羣體,開展多種沉浸式活動,讓他們參與進來,形成鮮活的推動力。”“結合現代科技手段,打造濟南名士文化的數字平臺,讓更多的人能夠便捷地瞭解和學習濟南名士精神。”“舉辦濟南名士文化節、名士文化論壇等活動,吸引社會各界的關注和參與,形成弘揚濟南名士精神的濃厚氛圍。” (本報記者王希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