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毅

中共中央政治局近日召開會議強調,要積極發展風險投資,壯大耐心資本。作爲金融領域的專業術語,“耐心資本”第一次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被提及。

上市公司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主力”,是推動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其運營質量是資本市場質量的根基。筆者認爲,壯大耐心資本與提高上市公司質量,是相輔而行、珠聯璧合的關係,兩者如何向“新”奔赴纔是關鍵。從耐心資本層面看,要有長期的向“新”戰略定力,耐得住長週期的考驗;對上市公司而言,增強創新動能,提升投資價值,就是增強對投資者的長期吸引力。因此,耐心資本要與新質生產力強關聯,才能更有利於我國經濟的創新發展。

此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強調,要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加強國家戰略科技力量佈局,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超前佈局建設未來產業,運用先進技術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離不開資本助力,更離不開耐心資本的長期陪伴。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是新質生產力的鮮明特徵,但原創性、顛覆性的科技創新活動,既面臨着諸多的不確定性,又需要經歷漫長的創新週期。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付出較高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這就要求參與資本有足夠的耐心做“時間朋友”;有足夠的定力不畏短期波動干擾。耐心資本的重要性在於長期性、價值性、責任性,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幫助科創企業化解融資難、融資貴等“成長的煩惱”,圍繞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高精尖產業孵化、科技服務平臺構建及創新載體建設等方向重點投資佈局,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和經濟轉型升級,讓新質生產力乘勢而上。

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需要引入更多金融資源。因此,壯大耐心資本已迫在眉睫。

一方面可引導資本前瞻佈局新興產業,積極投資創業項目,並且不追求短期高收益,要專注於企業的長期價值和回報;另一方面,壯大耐心資本要注重資金品質,做到路徑可循,持續供給。在一級市場上,作爲耐心資本的私募股權基金,要充分發揮其助力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在二級市場上,耐心資本則以養老金、保險資金、社保基金等成熟的機構資金爲主,其加大長期資金權益資產配置的權重和規模須加以重點引導。壯大耐心資本,需要政府、市場、投資機構等多方協同發力,共同打造一個服務國家戰略、長週期業績考覈的投資環境。

上市公司方面,最緊迫的任務則是不斷提高質量,增強創新動能,提升投資價值與投資回報。耐心資本的長期性投資給了上市公司提高質量、鍛造實力的時間,也爲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增強投資回報打開空間。

上市公司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整體盈利改善,創新動能不斷增強。據滬深交易所數據,2023年,78.4%的上市公司實現盈利,51.4%的公司淨利潤實現同比增長;研發投入合計1.6萬億元,同比增長9.9%,研發強度(研發經費佔營業收入的比重)達2.5%,其中科創板和創業板研發強度分別高達10.9%、4.9%。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領域研發投入分別同比增長6.37%、41.18%、11.71%。在回報投資者方面,佔比超七成的上市公司宣佈現金分紅,共宣告現金分紅2.0萬億元,分紅家數、金額均創歷史新高。新質生產力持續培育,上市公司創新動能不斷增強,長期穩健的價值投資纔會形成閉環。

我們完全可以相信,耐心資本與上市公司向“新”而行,互相陪伴與成就,必將演繹一段“雙向奔赴”的精彩故事。

本文來自“證券日報網”,作者:趙學毅,36氪經授權發佈。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