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德新社(dpa)8日報道,當地時間週三,德國聯邦數字化和交通部長福爾克·維辛(Volker Wissing)告訴《斯圖加特日報》等德媒,他堅決反對歐盟對中國汽車製造商徵收可能的懲罰性關稅。他強調:“我們不想封鎖市場,我們想參與競爭。”

維辛表示,德國政府希望德國企業繼續在本土創造附加值,並在全球貿易中保持競爭力。

“正因如此,我們希望國際貿易能夠在公平、規範的競爭環境中進行,而不是通過施加懲罰性關稅挑起貿易戰”,他說。

維辛認爲,這對於像德國這樣嚴重依賴全球貿易的國家來說至關重要。

這位部長補充道:“我們爲全世界生產產品,並且希望未來能夠繼續這樣做。就產品質量而言,我們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中國連續第八年成爲德國最重要貿易伙伴,圖爲中德國旗 資料圖

維辛來自德國政壇傳統上更親商的自由民主黨(FDP),他一直對政府補貼、加徵關稅等非市場手段總體持批評態度。他也是上個月(4月)隨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的三名內閣代表之一,一貫積極支持德中合作。

訪華期間,維辛與中方多部門負責人會面,雙方還續簽了《關於自動網聯駕駛領域合作的聯合意向聲明》。

他在中國表示,德方高度重視與中國開展數字化和汽車領域合作,希望同中方保持相關領域的常態化溝通,持續拓寬交流途徑,不斷豐富合作成果,爲雙方企業發展創造良好條件。

德國公開叫板歐盟:反對貿易戰!我們想和中國競爭

4月16日,科技部部長陰和俊會見了德國交通部長福爾克爾·維辛一行,雙方就推動中德電動汽車等領域合作進行了交流 圖自中國科技部官網

早在去年9月歐盟宣佈將啓動對中國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維辛就曾多次明確表態反對。

他對此警告道,此舉不僅會嚴重損害德國自身的汽車產業競爭力,還會導致一系列連鎖反應,將負面影響蔓延至中國和德國在其他領域的經濟合作,進而對德國經濟造成巨大損害,因爲德國一直受益於中德兩國間密切的貿易聯繫。

維辛當時對德媒直言,他認爲歐盟的做法不僅是錯誤的,甚至是危險的,“原則上我不贊成設置貿易壁壘。今天圍堵電動汽車產業,明天可能就要圍堵化工業了,這樣下去每一步都會讓全世界變得更窮。”

他還表示,德國必須通過自身努力確保其生產的電動汽車具有產品競爭力,“無論是對德國國內市場還是對世界市場都是如此。”

談及德中兩國間密切的貿易關係,維辛指出,“只有全球市場上進行的國際貿易才能創造繁榮的景象。最重要的是,國際貿易能促進政治環境穩定,因爲相互貿易的基礎是彼此依存,這有助於地緣政治的穩定。”

他在此後做客電視節目時重申,德國經濟仰賴開放的市場,“我們應該保證一個公平的競爭環境,而不是靠補貼或稅收。”

另據路透社8日報道,當地時間週三,挑起此次調查的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在柏林繼續炒作稱,歐洲需要防止所謂獲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充斥歐盟市場。

她在基督教民主黨大會上惺惺作態道:“公平競爭是好事。我們不喜歡的是獲得‘大量補貼’的中國電動汽車充斥我們的市場。我們必須解決這個問題,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產業。”

德國公開叫板歐盟:反對貿易戰!我們想和中國競爭

中國製造電動汽車(深紅色爲中國品牌,淺紅色爲外國品牌在華工廠)外銷歐盟國家所佔市場份額

不過,針對歐盟這番保護主義舉措,其“受益對象”們卻似乎是反應平平,尤以德國反對聲浪最強。

在德總理朔爾茨抵達中國開啓訪問行程前,當地時間4月13日,一直對歐盟調查反應冷淡的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公開表態,反對歐盟對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徵收額外關稅,稱這可能引發貿易戰,並威脅德國的就業,危及歐盟推廣電動汽車和向數字化轉型的目標。

德國汽車巨頭們也在持續密集發聲。當地時間8日,寶馬集團公佈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中國是寶馬僅次於歐洲的第二大市場,第一季度銷量佔比近32%。

在此背景下,寶馬董事長齊普策(Oliver Zipse)當天在會上敦促歐盟切勿對中國電動汽車動用關稅手段,否則不僅將顛覆歐盟的綠色協議產業計劃,還將傷害進口中國製造汽車的德國汽車製造商,堪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如果沒有來自中國的零部件,歐盟造不出一輛汽車。如果沒有中國的資源,歐洲就不可能實現綠色產業目標。”齊普策警告道。

同一天,梅賽德斯—奔馳首席執行官康林松(Ola Kaellenius)也在年度股東大會上重申,該集團反對歐盟對華貿易限制,強調中國仍是其最重要的市場。

康林松過去一直批評歐盟發動對華調查、選擇保護主義是“走錯了路”,他主張開放的市場經濟,讓競爭結果說明一切,並且相信與中國車企競爭將有助於歐洲汽車業生產出更好的汽車。

對於歐盟以所謂“大量補貼”爲由對中國電動車發難,德國《法蘭克福匯報》早前更“揭底”指出,其實爲電動車行業提供鉅額補貼的是歐盟自己。

“明面上,歐委會將關稅宣揚爲對抗北京不正當補貼的單純防禦。這是爲了營造一切都合法合規的表象,尤其是世貿組織的規則。實際上,歐委會是在鋌而走險。他們並不能拿出一個強有力的案例,手頭並無中國電動汽車傾銷的證據。否則歐盟也不會用‘反補貼調查’這樣的柺棍。”這篇報道認爲,中國廠商的成功要歸功於中國電動汽車確實更優秀,畢竟中國人比歐洲人更早地投入電動汽車研發。

與此同時,近日有外媒傳出消息稱,作爲歐盟反補貼調查的一部分,歐盟委員會對三家進行抽樣調查的中國車企比亞迪、吉利和上汽發出“警告”,聲稱車企沒有提供“足夠信息”一事。

5月7日,上汽集團回應稱,已全面配合歐委會,按照世界貿易組織和歐盟規則,提供了所有與反補貼調查相關的必要信息。上汽集團同時強調,諸如電池的配方等商業敏感信息,不屬於“必要信息”範疇。

歐盟中國商會在5月4日發佈的一份聲明中表示,商會了解到,儘管歐方目前開展的反補貼調查對企業日常經營帶來一定干擾,但相關企業非常配合歐方的調查工作,包括應答了多輪問卷,以及配合歐委會多組調查人員赴企業位於中國和歐洲各地的公司經營場所開展的數輪現場調查等。

歐盟中國商會還提到,在配合歐方調查工作的同時,被調查企業也多次反饋,歐方在此次反補貼調查中經常就收集文件資料和信息方面提出過多過分要求。“我們對歐方在調查中濫用調查權等不當行爲表示不滿。此外,歐委會要求收集的部分文件或信息或與中國境內法律規定的信息出境相關規定存在衝突,這也給被調查企業造成困擾。”

商會認爲,“歐方對中企不配合調查的指責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我們希望歐方遵守WTO相關規則,遵循程序的公正和公開,充分保障中企正當的抗辯權利。”

4月29日,商務部部長王文濤會見德國汽車工業協會主席穆勒。雙方就產能過剩、歐盟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調查及中德、中歐汽車產業合作等議題進行交流。

王文濤表示,從全球範圍及未來需求看,電動汽車等新興產業並不存在過剩產能。政府應爲企業提供自由和公平的競爭環境,而非人爲打壓或設限。歐盟對中國電動汽車發起的反補貼調查,既沒有歐洲企業主動申請,也未得到業界支持,中方對此堅決反對。歐盟不應一手高舉綠色轉型的大旗,一手揮舞保護主義的大棒,在應對氣變問題上奉行雙重標準。事實上,美歐等發達國家在芯片、電動汽車、農業等領域均存在大量補貼。中方認爲,補貼應基於世貿規則且透明,願與各方在世貿組織框架下就補貼問題進行討論,維護自由、開放、公平、可預見的國際貿易環境。

王文濤表示,中德汽車產業合作是中德、中歐合作的標杆。中國政府堅定推進“雙碳”目標,歡迎德國汽車產業積極把握中國綠色轉型和智能化發展機遇,加強對華投資和研發合作,用好汽車以舊換新等促消費政策,深耕中國市場,實現互利共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