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的角落》是李娟的散文集。十九岁,她随家人初入阿尔泰深山牧场,在荒野中经营起半流动的裁缝店和杂货铺。牧民自古逐水草而居,为了生活,她与家人也不断随之迁徙——从草场到沙漠、戈壁,甚至是凋敝的废墟。踏入新的土地,空空荡荡,而自然丰泽。人有手有脚、感官明晰,就是自由。

什么都可以从无到有,一点点被创造出来。这样的土地容不下虚伪和矫情,一切都那么直接、真实——世界是未驯服的,感观是纯天然的。哪怕生活永远在一边抛弃,一边继续,只要感受力还在,永远可以发现新的、值得记忆的美好。

读李娟,就是在不确切的生活里,找到安放自己的角落。

哲理金句

日常生活中李娟的所思所想,举重若轻,引人共鸣。

1.

其实秋天不是秋天,秋天是夏天努力地想要停止下来的那段时光吧?

2.

所谓“真实”,就在人间拥挤的话语中一点点远去……我说出的每一句话,到头来都封住了我的本意。

3.

生活一旦稳定下来,繁杂的细节就出现了。而生活动荡时,家居简便清晰。所以游牧的毡房子里总是整洁有条理的。无论什么家私器具,都有自己源自传统的固定位置。

4.

恶劣的气候和沉重的生活过滤了柔软的,留下了坚硬的。

5.

生活带着人们在荒野里四处流浪,谁又知道下次见面会在什么时候呢?谁知道今后的命运又会有着什么样的面目呢?

6.

大约所有的吃过苦、受过罪的身体和心灵,从此都不用再害怕什么了。

7.

人的一生,莫非也是一场缓慢的酗酒过程?

8.

每当我在深绿浩荡的草场上走着走着就跑了起来,又突然地转身,总是会看到,世界几乎也在一刹那间同时转过身去……总是那样,总是差一点就知道一切了。

9.

在那个夏天里,那条路像是永远也走不完,却始终没能和想象中那个人走在一起。

10.

自由一旦漫开,就无边无际,收不回来了。常常是想到了最后,已经分不清快乐和悲伤。只是自由。

自然之美

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辽阔广大,给人自由之感。

1.

在这里,人不是主宰,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

2.

草甸深厚,河流浓稠。整个山谷,碧绿的山谷,闪耀的却是金光。

3.

月亮像一个出口,奇怪地、明亮地敞开着。整个世界都在等待离开。

4.

刮大风的天气是幸福的啊。大地和天空之间被大风反复涤荡,干干净净。空气似乎都刻满了清晰的划痕,这划痕闪闪发光。风兜着我的裙子,带着我顺风往前走,眼前的世界也在往前走,色调陈旧而舒适。

5.

这月亮浮在寂静的天边,边缘如此光滑锋利,像是触碰到它的事物都将被割出伤口。万物都拥紧了身子,眺望它。而它又离世界那么近。

6.

外面的天空是黑夜的蓝,但凝视久了似乎又是白天的蓝。没有星空,没有银河。那时才知道,曾经所感受过的一些夜空的辉煌与华丽,不过是涣散着的美,是奢侈的、正在逐渐消失的美。而有着明月的夜空,则是正在逐渐凝聚的美,是越来越清晰的美,是吮吸着美的美,是更为“永久”一些的美。世界如此寂静。

7.

这样的山野里会有什么毒物呢?这开阔的,清新的,明亮干爽的,高处的……一眼望过去,万物坦荡,不投阴影。

8.

绿色就是大地上最广阔、最感人的自由呀!当我们看到绿色,总是会想:一切都不会结束吧?

生活瞬间

全身心投入生活,捕捉温馨有趣抑或感伤动情的瞬间。

1.

被风刮起的小碎石子和冰雹砸在玻璃窗上,“啪啪啪啪”响个没完没了……但我们的房子里却温暖和平得让人没法不深感幸福:锅里炖的风干羊肉溢出的香气一波一波地滚动。墙皮似乎都给香得酥掉了,很久以后会突然掉下来一块。

2.

我裹着被子直接睡在毡子上。没有床单,粗硬的毡子轻轻地扎着皮肤,又冷又硬。但身子却说不出地温暖安逸。夜晚真好!为什么夜里无论再冷再漫长却总是显得舒适宁静呢?可能是因为夜里再也不用干活了,不用四处奔波了吧。

3.

我活在一个奇妙无比的世界上。这里大、静、近,真的真实,又那么直接。我想说的,是一种比和谐更和谐、比公平更公平、比优美更优美的东西。我在这里生活,与迎面走来的人相识。并且同样出于自己的命运去向最后时光,并且心满意足。我所能感觉到的那些悲伤,又更像是幸福。世界就在手边,躺倒就是睡眠。嘴里吃的是食物,身上裹的是衣服。在这里,我不知道还能有什么遗憾。

4.

不知为什么,我和我妈就是钓不上鱼来。我们家的钓鱼竿特正规特漂亮,是那种可以收缩的。我们家的渔线也很地道,是专业的塑料渔线而不是毛线或几股搓到一起的缝衣棉线。而且,我们家的鱼钩也是真的鱼钩而不是弄弯了的大头针。另外我们家的鱼饵也不错,别说鱼了,我们自己吃着都觉得很香。

5.

我慢慢地往回走,太阳明晃晃的,裸露的手臂和脖子被晒得发疼。大风和尘土一阵又一阵滚烫地迎面扑来,裙子吹得鼓鼓的。走在那样的路上,每一分钟都无比真切地感觉着青春和健康。我觉得我可以就这样一直活下去,永远也不会衰老,永远也不会死亡……

6.

村子里的房子几乎全是那时候留下来的,非常旧。却正因很旧才显得协调静谧。一砖一瓦,一梁一柱,在时间的河流中被细细淘洗打磨了多年,与周遭万物再也不会产生冲突了。它出于命运来到了这里,而不是出于某些尖锐的、无法宁静的欲望。

编辑:朱阳夏    责编:陈泰涌    审核:冯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