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何奎

“3.0%即將永久性退出歷史舞臺”“3.0%的儲蓄險且買且珍惜”“鎖定利率比賺錢更重要”——上海證券報記者發現,近日,諸如此類的營銷文案在保險銷售圈再度流行,保險產品“炒停售”又有抬頭之勢。

究其原因,業內人士認爲,市場對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預期上漲,業務人員正藉此預期刺激消費者購買保險產品,以獲得業績提成。保險消費者須警惕“炒停售”行爲,尤其是,業務人員將預定利率說成年化複利投資收益率的誤導性宣傳。

預定利率年內有下調可能

開年以來,銀行存款等競品利率紛紛下調,尤其年利率3%以上的定期存款近乎絕跡。與此同時,在市場利率下行、資本市場波動的背景下,保險公司投資承壓影響業績,導致降低負債成本的需求上升。

保險產品預定利率與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掛鉤,責任準備金評估利率的調整則和市場利率未來走勢、行業投資收益率等因素相關。因此,受上述多重因素疊加影響,市場對保險產品預定利率下調預期不斷上漲。

招商證券非銀金融研究團隊認爲,壽險方面,考慮到LPR持續調降和銀行存款利率的下行趨勢,不排除保險產品預定利率在年內再次下調的可能性。

實際上,隨着存款利率下調、居民風險偏好回落,消費者對保本理財產品的購買需求進一步被激發。今年一季度,中國平安中國太保中國人壽的新業務價值均實現超兩成增長,新業務價值可以代表新銷售保單產生的經濟價值。

消費者須警惕“炒停售”誤導

“‘炒停售’在行業內一直存在,尤其在預定利率下調之前,這一現象往往會愈演愈烈。業務人員會將它視作一個很好的銷售契機,因爲通過渲染預定利率下調,可以刺激消費者購買產品,儘早完成簽單,獲得業績提成。”一位壽險公司業務人員告訴記者。

上述壽險公司業務人員說,但在“炒停售”過程中,也不乏部分業務人員出現誤導性宣傳行爲,比如將3.0%的預定利率說成年化複利的投資收益率。誤導性宣傳行爲是監管部門不希望看到的。

2023年7月末,保險產品預定利率曾迎來一次集中下調,由3.5%下調至3.0%。在下調前夕,保險銷售界的“炒停售”聲音不絕於耳,以增額終身壽險爲代表的儲蓄型產品也因此出現一波銷售高峯。不過,對於“炒停售”行爲,監管部門一直秉持嚴厲打擊態度。

保險產品的本質是風險保障,而不是投資理財,消費者不應該爲了過度追求收益盲目購買保險產品。有業內人士多次提醒,增額終身壽險的主要功能是提供身故或全殘保障,消費者應充分考慮該產品的流動性問題。其3%的預定利率並不代表增額終身壽險的實際收益率,提前退保還可能出現損失。

購買保險產品應注意哪些風險?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保險系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明告訴記者,首先要注意退保風險,保險產品一旦退保,退還的保單現金價值要在保費中扣除較多費用,會造成較大損失;其次要注意收益波動風險,由於部分保險產品具有投資功能,會隨着金融市場價格的波動而波動,因此存在虧損的可能性。

趙明建議,居民要充分了解保險產品的期限。若未來有大量資金需求,則不適合購買長期保險產品;還要充分了解保險產品的風險特徵,如果個人風險承受能力較低,不建議購買具有較強投資屬性的保險產品。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