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作者:IPO再融資組/鄭權

今年一季度,中信建投實現營收42.94億元,同比下降35.91%;實現歸母淨利潤12.28億元,同比下降49.39%。12.28億元的淨利潤在43家純證券業務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十,中信建投2023年一季度淨利潤排名行業第五。

中信建投一季度業績低迷,一個重要原因是投行業務收入大降近六成。前兩年,中信建投深陷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近期又捲入5期恒大債欺詐發行案、3次紅相股份欺詐發行案,公司投行業務的執業質量備受質疑。

屢陷欺詐發行案  投行執業質量與業績規模不匹配

經查明,恒大地產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恒大地產”)通過提前確認收入方式財務造假,2019年和2020年兩年虛增營收5640億元,創下世界歷史紀錄,A股“造假之王”康美藥業三年近900億元的造假額還不及恒大地產的六分之一。

經查明,恒大地產在5期、共208億元債券發行文件中,分別引用了存在虛假記載的2019年、2020年年報相關數據,涉嫌欺詐發行。這五期債券分別是20恒大02、20恒大03、20恒大04、20恒大05、21恒大01。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五期涉嫌欺詐發行的恒大債券的主承銷商都有中信建投,且債券簿記管理人也都是中信建投。

除了捲入恒大債欺詐發行案外,中信建投這幾年還捲入紫晶存儲IPO欺詐發行案,紅相股份財務造假、欺詐發行案。

投資者對紫晶存儲案應比較熟悉,其是科創板下欺詐發行第一股澤達易盛並列第一),也是註冊制下欺詐發行並列第一股。2017年——2019年,紫晶存儲虛增營業收入累計4.3億元,虛增利潤累計2.1億元。在紫晶存儲上市當年的2019年,公司虛增營收2.71億元,虛增利潤1.45億元,佔當年利潤的94.55%;2020年紫晶存儲繼續財務造假。

近日,廈門證監局查明,紅相股份2017年—2022年連續六年財務造假,2019年非公開發行股票涉嫌欺詐發行,2020年公開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涉嫌欺詐發行,2020年申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涉嫌欺詐發行。

值得一提的是,紅相股份三次欺詐發行的保薦人或財務顧問都是中信建投。中信建投竟對紅相股份連續六年的財務造假毫無察覺,而這期間中信建投既要保薦又對紅相股份持續督導。

紫晶存儲欺詐發行一,紅相股份欺詐發行三次,恒大債5期欺詐發行,中信建投這幾年至少捲入9起欺詐發行案。

或因紫晶存儲欺詐發行案的影響,作爲頂部投行的中信建投,2022年和2023年都被中證協評爲B類投行,而中信證券和中金公司連續兩年被評爲A類投行。

中信建投的投行業務收入常年位居前列。2023年,公司投行業務收入爲48.03億元,在行業中排第二名,僅次於中信證券。

然而中信證券的投行業務收入規模與中證協給出的質量評級不相匹配。此外,中信建投及保代多次因保薦違規收罰單。

中信建投沒有被處罰的項目也充滿疑點:最近五年保薦的IPO項目約有一半股價破發;四成IPO項目業績變臉:多個項目上市當年即虧損,如翰博高新、思特威、格力博,詳見《中信建投去年七成IPO保薦項目業績“變臉”,還有兩家公司上市即虧損》等文章。

今年一季度淨利潤跌至行業第十 IPO承銷保薦收入同比降83%

今年一季度,中信建投實現營業收入42.94億元,同比下降35.91%;實現歸母淨利潤12.28億元,同比下降49.39%。12.28億元的淨利潤在43家純證券業務上市券商中排名第十,中信建投2023年一季度的淨利潤在業內排名第五。

中信建投今年一季度業績大降的原因主要是自營投資收益及投行收入的大幅下降。其中,中信建投今年一季度的投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爲4.48億元,同比大降59.25%,在43家上市券商中排名第五。

中信建投投行業務收入大降,一是與IPO放緩的大背景有關,二是與公司承銷的幾家公司規模袖珍有關。

wind顯示,中信建投今年一季度IPO承銷項目數量爲3個(並列第四名);合計承銷額爲7.92億元,在業內排第11名;承銷保薦佣金收入爲0.68億元,同比大降83%。

3個IPO項目合計才承銷7.92億元,獲得0.68億元收入,這與中信建投的頂部投行地位不匹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