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銅仁日報

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鄧興婭

“貧瘠之地”的施肥人

“我們學校不僅是在夾縫中生存,而且必須在夾縫中脫穎而出。”鄧興婭是思南縣孫家壩初級中學的校長,孫家壩鎮距離縣城12公里,學生流失嚴重,爲此她狠抓學校教育,提高教學質量,將孫家壩中學變成家長放心、老師舒心、學生開心的優質農村中學。

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回顧這幾年的成就,孫家壩中學2020-2022年在銅仁市教育教學質量評價中均獲得前三名……鄧興婭以德育人的教育理念教導着一批又一批學生的成長,她執着追求、辛勤耕耘,紮實的工作作風和出色的工作成績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多次受到各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表彰。

以身報家鄉,26年深耕於家鄉的教育事業。1998年從學校畢業後,鄧興婭便在孫家壩中學教書,從普通教師到班主任,到教務處主任,再到副校長、校長,一步步走來,她教育出一批又一批優秀的學子。在這期間,她有很多次更好發展的機會,但始終堅定地選擇留在家鄉,做一方鄉鎮孩子的引路人。

把教育放第一位,給予學生傾心之愛。在學生中流傳這樣一句話,“能成爲鄧老師的學生是我們一生的榮幸。”在鄧興婭當班主任期間,一位畢業班的老師突然生病,學校緊缺老師,正在休產假的鄧興婭義無反顧地返校上課,爲學校分憂解難,保證了學生順利參加中考。看到一位家庭困難的學生在寒天裏穿着一雙破爛的鞋子,她自己掏錢,對這名學生進行持續地資助,而那時她每個月也只有幾百多元的工資。

大方向小細節並重,打造更好的教育環境。在教師管理上,她制定了一套科學合理的考覈制度,用制度管理,從管理上要質量。在教學上,她更有一套獨特的管理模式,採取以教研組爲首的學科抱團制度,以班主任爲首的班級抱團制度,既提升了教育教學成績,也對青年教師的業務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整個學校教育教學工作處於一種良性的競爭狀態。

教育工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鄧興婭全身心撲在教育上,從早到晚,走路時、喫飯時、睡覺前,或者一覺醒來時,都在思考着怎樣爲學生創造更好的學習環境,怎麼讓困難學生安心在校學習,怎麼爲教師打造舒適的教學環境……用她的話說,她從沒把校長看成一種榮譽,而是一種責任,一種擔當,她的職能是爲全體老師、學生做好服務工作。

辦好優質的農村中學,讓家門口就有好學校。鄧興婭26年如一日兢兢業業致力於家鄉的教育工作,如今孩子們已經站在“沃土”上接受優質的教育。“在任一天,努力一天。”現在她還在爭取帶領孫家壩中學邁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