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金陵晚報

一堂特殊的“畢業一課”

他們用指尖和雨花英烈“對話”

圖爲學生們參觀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馮芃 攝

□金陵晚報/紫金山新聞記者

李子俊

“這是趙良璋烈士臨刑前從身上脫下來,贈給難友的皮夾克,還有他用過的鋼筆。”昨天上午10時,南京市盲人學校高三年級畢業生宋海瑩,在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內,伸出右手反覆撫摸着一塊盲文標識牌。

當天,宋海瑩和另外7名同學一起,在老師的陪同下來到雨花臺烈士紀念館,接受了一堂特殊的“畢業一課”——通過指讀和聽講解,他們學習雨花英烈事蹟,通過觸摸雨花英烈文物複製件,他們與雨花英烈跨時空“對話”。

紀念館講解員張妍姮拉着個兒最高的一名同學走在最前面,宋海瑩和另外兩名女同學手挽手,剩下的4名男同學兩兩組隊互相拉着胳膊,這堂“畢業一課”從序廳開始了。

“請告訴同志們,就是燒成灰,我鄧中夏也是共產黨人!”張妍姮用鏗鏘有力的講解,向同學們描述鄧中夏烈士“獄中怒斥敵人”的畫面,同學們聚精會神、側耳聆聽。在許包野烈士的事蹟展陳櫃前,宋海瑩摸着盲文標示牌上的介紹,告訴身邊的同學:“這是許包野烈士用過的牀單。”走到張應春烈士的事蹟陳展牆前時,張妍姮拿出一枚銀質獎章交給同學們仔細觸摸,這是張應春在第三次全國運動會上所獲獎章的複製件。

走到“長夜羣星 璀璨天地”的展陳牆前時,整整一面牆上,用燈箱集中展示了50位烈士的生平事蹟。張妍姮引導同學們“仰望星空”,感受“滿天繁星中,浮現出一位位烈士的音容笑貌,就像最閃亮的星辰照亮了中國革命前進的道路”。

“我的視力比較微弱,抬頭的時候,能看到一個個的光點,在眼前浮現又遠去。我的心靈被深深地震撼了,烈士雖然犧牲了,但他們身上的信仰之光,永遠照亮後人前行。”宋海瑩說。她的同班同學,獲得“南京市三好學生”的楊嘉安則表示:“當我們用手觸摸到展櫃上的盲文標識牌和文物複製件後,我感到我們和雨花英烈事蹟與精神更近了。”

此次“畢業一課”,是雨花臺烈士紀念館和南京市盲人學校爲盲校高三畢業生打造的專場教育活動。通過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教育活動,讓視障學生也能得到紅色文化的“滋養”,汲取奮進精神力量。

記者瞭解到,此次走進雨花臺烈士紀念館開展“畢業一課”的8名學生,其中好幾名已經被南京中醫藥大學鍼灸推拿專業錄取。“高中畢業是學生人生觀和價值觀建立的重要時刻,在同學們人生新的起點,結合畢業典禮上一堂特殊的思政課,有助於爲他們以後的人生樹立正確的方向和目標。”南京市盲人學校學生處副主任陳明劍說。

“我們一直非常重視將紅色教育覆蓋到特殊羣體,希望讓更多的學生能夠了解雨花英烈事蹟與精神,激勵他們克服學習和生活中的困難。”雨花臺烈士紀念館社會教育部教育活動科科長張璐說。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