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有一位朋友問我,在中國歷史上,要麼是開國初期幾位帝王開創盛世,要麼就是後來的皇帝愈發昏聵,導致山河破碎,難道就沒有哪個皇帝在國家危難時刻,順利轉危爲安,重塑江山社稷的嗎?

大慧想說當然有,而且應該不止一位,今天咱們就說一位很有代表性的:唐肅宗李亨。他生活的年代可以說是繁榮與毀滅並存的,因爲唐王朝正好發生了足以傾覆滅國的“安史之亂”。

肅宗皇帝臨危受命,擔當起復國的重任,最終成功平復天下動亂,扭轉了唐王朝的命運,那麼,年輕的李亨究竟都做了什麼呢?

圖片:李亨臨危受命劇照

一、唐王朝的空前危機

1、玄宗的責任

從唐朝李氏皇族的譜系來看,李亨原本是與皇位無緣的,因爲他的兄長李瑛在開元三年,也就是公元715年就被正式冊立爲了皇太子。

然而在開元二十六年,唐玄宗十分恩寵的妃子武惠妃和駙馬爺楊洄勾連,把這位皇太子給廢黜殺害了,因此唐玄宗在位的很長一段時間裏太子之位是空着的。

李亨在皇子中一向是不被看好的,唐玄宗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直接選了他做自己的接班人。雖然身份有了,但對於李亨來說,還是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圖片:李亨跪在地上如履薄冰劇照

原因很簡單,在武惠妃和壽王李瑁身後還有李林甫、楊國忠等權臣存在,他們壓根就沒停止過對李亨的各種構陷。

當時的唐王朝經歷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等幾位英明賢德帝王的經營,先後出現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不管是在文化、經濟還是軍事、外交等領域,均取得了空前成績,綜合國力扶搖直上,傲視東亞。

但也正是因爲四海昇平,百姓安居樂業,才讓唐朝的皇帝失去了先輩們的謹慎,唐玄宗在位中後期,不能明辨是非,重用胡人,自己好大喜功,驕傲自滿,最終引發了著名的“安史之亂”。

圖片:唐玄宗在位時期劇照

2、歷史時刻

“安史之亂”爆發後,叛軍一路所向披靡,胡人首領安祿山拿下洛陽後宣佈改元稱帝,號大燕皇帝,這是對昔日舊主最大的侮辱。

公元756年,即大唐天寶十五年五月,叛軍直接攻下潼關,大唐國都長安危在旦夕,唐玄宗急忙帶領少數嬪妃和大臣逃離,五月十四日一行人抵達馬嵬驛,早已對皇帝忍無可忍的士兵們發生了譁變,在這其中的核心人物,就是時任左龍武將軍的陳玄禮。

軍隊在馬嵬驛譁變,直接逼迫唐玄宗殺掉寵妃楊玉環和權臣楊國忠,與此同時,身爲皇太子且向來低調的李亨被歷史的洪流推到了臺前,然而事實證明,這位看似淳樸單純的年輕太子,遠比想象的有能力,第一次露臉就頗讓人刮目相看。圖片:軍隊在馬嵬驛譁變劇照

二、有爲的中興之帝

1、第一步計劃

得知唐玄宗無力迴天,李亨開始在前線督導將士們抵抗外敵,但是他沒有忘記罪魁禍首是楊國忠兄妹,因此,直接讓心腹之人隨駕到玄宗身邊,聯繫好陳玄禮,讓他安排在去往蜀中的路上將楊國忠兄妹剷除。

李亨這樣做無疑是冒險的,那麼他有十足的把握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爲唐玄宗身邊只有大約3000人的軍隊,而其中的2000多人是屬於太子統帥的禁衛軍。另外,李亨的兒子李豫、李倓也在大部隊裏,這就是李亨發動政變的絕佳時機。圖片:李亨的兒子李豫、李倓劇照

當大隊人馬行到馬嵬驛的時候,陳玄禮爲了防止夜長夢多,直接把楊國忠一家老小全部斬殺,然後帶着中軍抵達玄宗下榻的行轅,逼迫交出楊貴妃。大勢所趨,年邁的皇帝只好妥協,當然了,關於楊貴妃的死歷來有爭議,但不是咱們今天要討論的。

李亨冒着很大的風險,將自己在權力道路上最大的障礙掃除,但同時,也讓他與父親唐玄宗直接站到了對立面,父子交鋒的第一回合,李亨顯然佔據了主動權。

安史叛軍打下長安,玄宗皇帝逃亡蜀中,李亨就必須要以大唐王朝正統儲君的身份承擔起復國的重任,皇帝遠在天邊,太子影響力有限,他最終能成功嗎?圖片:李亨繼承大統後劇照

2、第二步計劃

經歷了大起大落的李亨,在經過複雜的心理鬥爭後,最終做出了一個驚人的決定,天寶十五年,即公元756年七月,李亨在靈武的南城門上宣佈登基爲帝,繼承大寶,在經過簡單的登基儀式後,他下旨改元至德,並遙尊父親唐玄宗李隆基爲大唐太上皇。

也是在繼位的當天,他派出使者趕赴成都,向玄宗報告了這一消息。既然和父親攤牌,也就劃清界限,李亨顯然放鬆了不少,可以在前線毫無畏懼的抵抗叛軍。

圖片:李隆基在成都劇照

依靠卓越的指揮才能,沒多久就把兩京之地全部收回,至此,雖然“安史之亂”的餘波仍在,但大唐已經不至於滅國,最重要的是,他讓天下所有臣民都看到了希望。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叛軍內部出現內訌,安慶緒殺父自立爲帝,叛軍士氣低落。乾元二年,公元759年,肅宗意欲親征被羣臣勸阻,後派大將李光弼主動出擊,取得了一系列的大捷,成功消滅了叛軍的主力。

此後唐軍和叛軍一直相互拉扯,但顯然都是前者佔據了上風,到李亨駕崩之時,叛軍依然是強弩之末,覆滅只是時間問題,沒錯,在李亨的英明領導之下,大唐王朝成功迴光返照了。圖片:唐軍出征劇照

從時間上看,李亨在位只有短短七年時間,但他先發動馬嵬驛政變剷除禍國殃民的羣臣集團,然後登基爲帝,阻擋叛軍併成功收復失地,讓差點滅國的大唐再次容光煥發,單單這一成就,就足以彪炳史冊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