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济宁日报

闲暇的静好时光

易玲

母亲学会刷小视频了,第一次在微信视频号上看到她点赞,我很惊喜。母亲终于又学会一项智能手机的功能,操劳一辈子,终于有个娱乐放松的方式了。但我没告诉母亲,只默默注视着。

眼看她很多天才有一个点赞,后来几乎每天都有。可能越来越熟练,也终于不那么忙了。刷小视频点赞,肯定是母亲的闲暇,她有一个孙子、一个孙女要带。小孙女上幼儿园之前,她每天都很忙。

母亲点过赞的小视频,我都要看一遍,看看母亲关注什么,赞许什么,什么样的小视频能打动她。多半是有关孩子和孝道,农村和外出务工之人的,跟母亲的生活内容贴近。

母亲只读到初中,但跟同龄人比,她的文化水平属于中等,念书时的成绩也是中等。她不是职业女性,刚刚20岁就结婚了,24岁时已经是3个孩子的母亲。但母亲也不是纯粹的家庭妇女,她一边抚育我们姐弟仨,一边和父亲同进同出做工,没有亲近书本的时间,也没有什么娱乐爱好。

偶有闲着的日子,赶上心情又美丽,她会一边哼着歌儿,一边给我们姐弟做一顿费功夫的美食。这样的美食有蒸糯米肉丸、油炸麻圆儿,有猪肚八宝饭,有红糖糯米粑粑……在我的童年,母亲就只是母亲,跟年轻、美丽、优雅这样的词汇没什么关系。

穿越20多年的岁月,再回头,那时母亲才30多岁,喜欢梳高马尾,喜欢穿百褶裙,喜欢哼着歌儿,她这样愉快地在灶台前忙活的身影,分明是美丽又优雅的。

我中学开始住校,又去2500公里外的远方上大学,继而在远方安家,难得回故乡一趟,再没见过母亲梳马尾、着裙装、哼着歌,为我们姐弟做美食了。

一次陪母亲逛菜市场,摊主称母亲“您老人家”。这是第一次听人这么称呼母亲,我凛然一惊,却不动声色地偷偷看母亲。她脸上毫无波澜,早已习惯这称呼了。

回来的路上,趁着母亲挑拣食材讨价还价,或者走在她的身后,我不时地偷偷打量她,深深凝望她。母亲真的老了,她微胖的身形小了一些,佝偻了一些;她眼睛里的光泽不再那么清亮,眼角的鱼尾纹很是密集;她两鬓斑白,头发稀疏,曾经一丝不苟的高马尾,换成了随意扎起的低马尾。母亲真的老了。

这几年,母亲的孙儿孙女渐渐长大,她终于不用那么操劳了,难得清闲下来。每一天,去村子里串个门,去菜市场逛一逛,去园子里忙一下,和孙儿孙女笑闹一阵,不累也不孤单。家常做饭之外,间或怀着美丽的心情,哼着歌儿给孙儿孙女做一顿费功夫的美食,就像给小时候的我们姐弟做美食一样。

偶尔独处,在温暖火炉前或春日暖阳下静坐,刷刷小视频,母亲心里应该是惬意的吧。

母亲老了,时光慢了,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