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泰安日報

又到一年母親節 一手工作一手娃

一位“80後”媽媽的“AB面”

□記者 李皓若

站上演出舞臺,她是笑如春風的文化站站長,帶領文藝隊伍爲羣衆帶來一場場精彩演出;回到家中,她是孩子眼中的花樣媽媽,溫柔有愛、堅韌有力,用心呵護孩子成長。一面是基層文化建設的“鐵娘子”,一面是溫柔細膩的母親,泰山區徐家樓街道文化站站長、“80後”媽媽展翔的“AB面”,每一面都閃閃發光。

“越挫越勇,辦法總比困難多”

夜幕降臨,歡快的腰鼓聲、嘹亮的歌聲從徐家樓街道前灌社區文化廣場傳來。文化隊伍的志願者盡展歌喉、舞步矯健,爲居民帶來一場文化盛宴。人羣中,展翔拿着手機拍照記錄,這是她今年組織的第三十場文藝演出。

2017年下半年,剛休完產假的展翔因工作調整,接手了從未乾過的文化工作,這讓她有些束手無策,只能“摸着石頭過河”。“最開始,我從各個村(社區)開始做工作,不斷進行溝通,希望能成立徐家樓街道自己的隊伍,但跑了一圈後沒有任何進展。”展翔說。

“越挫越勇,我相信辦法總比困難多。”在無人支持的情況下,展翔沉下心來思考,決心從藝術培訓班、老年大學等地方“招兵買馬”,吸引文藝愛好者加入隊伍。當夢寐以求的第一場演出結束後,展翔喜極而泣,拿着話筒在臺上喊:“願意加入演出隊伍的,可以找我報名!”在之後的日子裏,文化志願者隊伍不斷壯大,現在已有26支,共有500餘人加入其中。

作爲組織者的展翔,每場演出她都要提前兩個小時到達,將舞臺協調佈置好,不僅如此,她還要兼顧整場演出的策劃、催場、拍照等工作,有時忙得像個“陀螺”。“有一次在演出現場,我正坐在地上揉腿,一位大爺端着一碗湯走過來跟我說‘閨女,這麼晚了,你還沒喫飯吧,把這碗湯喝了吧’。我接過碗的時候眼淚就下來了。”展翔說,有時是一碗湯,有時是幾個雞蛋,有時是不會打字的羣衆手寫拍照後發給她的一封信,這些溫情的瞬間化解了她所有的委屈,羣衆的笑臉就是她不斷前進的最大動力。

“我盼着你長大,又害怕你長大”

“我盼着你長大,又害怕你長大,盼望你能獨立前行,又擔心世間的坑坑窪窪……”哼起這首歌,作爲兩個孩子母親的展翔格外有感觸,孩子總能觸動她心中最柔軟的地方。

職場中的媽媽經常需要在工作者與母親這兩個角色之間尋找平衡,展翔也不例外。她回憶,老大剛滿1歲的時候,自己忙完演出回到家經常是晚上11時左右。每次推開家門,她都會看到丈夫抱着孩子哄的一幕,這時,她既心疼孩子,又心疼孩子爸爸。“當媽媽之前我也是個孩子,當了媽媽之後我才知道當媽媽有多麼不容易。與之前相比,我感覺自己變得更加強大了,心中多了一份責任感,所以在工作之餘,我會盡可能地多陪伴孩子,呵護他們成長。”展翔說。

在孩子的教育上,展翔認爲,孩子就像是一顆小種子,發芽、長大,然後成爲一棵小樹苗。只有從小把根基打好、把樹幹扶正,才能成長爲參天大樹。“學習固然重要,但是做人更重要。”展翔表示,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鏡子,父母的言傳身教是孩子最好的人生課堂,爲此,她會以身作則,在生活各方面當好孩子的榜樣。對孩子來說,她既有溫柔的時候,也有嚴厲的時候,她經常鼓勵和表揚孩子的閃光點,但在遇到孩子提出的不合理的請求時,也會注意控制好情緒,與孩子耐心溝通,溫柔而堅定地說“不”。

“孩子和家人是我最忠實的粉絲”

雷厲風行、溫柔貼心,這些在展翔的身上都有體現。

由最初的人員不足到如今舞臺規模越來越大,展翔帶領着文化志願者隊伍披星戴月、不辭辛苦地演出,贏得羣衆的一致好評。有時展翔也會上臺主持,她的閨女和兒子也會來到現場,在臺下爲媽媽歡呼鼓掌、加油打氣。“這也是我現在帶娃的另一種方式。”展翔說,“孩子和家人一直是我最忠實的粉絲,我很感恩他們的愛和支持。”

朝來暮去,真摯的愛有千鈞之力。“孩子對我說‘媽媽我掙錢養你’,每天一進家門孩子就會撲過來說‘媽媽你終於回來了’,喫東西的時候孩子總會讓媽媽先嚐嘗,這些微不足道的地方就是我最感動的地方,和孩子一起成長也能讓我遇見更好的自己。”展翔笑着說。當被問及願望時,展翔表示,希望孩子快樂成長,也希望自己身體健康,因爲只有自己強大了,才能當好孩子的保護傘,更好地陪伴他們成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