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貴港日報

本報記者 易舟琴

“家長與孩子的溝通模式,不僅與建立孩子的自我價值有關係,也對培養其將來與人交往的能力起着示範和教導作用。”

4月27日,2024年“讓愛住我家——愛的研習”家庭教育公益活動第七期在市新華書店荷城書苑開講,市家庭教育專家智庫成員、港北區貴城街道西江小學教師歐陽蓉作《高格局的父母如何與孩子溝通》專題講座。

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於2022年正式實施後,家庭教育由“家事”上升爲“國事”,“依法帶娃”成爲家長們關注的焦點。歐陽蓉作爲市家庭教育專家智庫成員,先後到學校、社區開展13場家庭教育講座,助力家長“依法帶娃”。

從教20多年,歐陽蓉將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有效結合,聽她的課有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因此學生們親切地稱她爲“知心姐姐”。

2012年,西江小學二年級學生小剛經常遲到、曠課,在課堂上打瞌睡、玩東西。經過多方瞭解,歐陽蓉發現小剛喜歡繪畫,她就抽出時間輔導他繪畫,並推薦他參加港北區舉行的繪畫比賽。沒想到小剛的繪畫作品獲得二等獎。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後,小剛學習變得積極起來,學習成績明顯提高,整個人變得自信、也自律了。“每個學生都是可造之才。”歐陽蓉感慨地說。

“教育要有愛心、細心和耐心。”歐陽蓉認爲。2015年,西江小學二年級學生小雷,由於身患殘疾,家庭經濟困難,經常遭同學嫌棄,小小的他變得沉默寡言。發現情況後,歐陽蓉開始有意識地關心小雷的生活和學習,在全班同學面前表揚小雷的閃光點;同時,多次找嫌棄小雷的學生談話,以激發該同學的同情心。在歐陽蓉正面引導下,嫌棄小雷的學生少了,幫助小雷的學生多了,小雷慢慢變得開朗起來。

2023年,歐陽蓉到港北區慶豐鎮楊林小學支教,她對學校的學情作了分析,全校6個學段300多名學生中,有一半以上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孩子們普遍缺乏自信心和自覺性。

“要怎樣做才能讓鄉村孩子健康成長?”歐陽蓉決定從微笑開始。每天早上,她都站在校門口,以微笑來迎接學生們的到來,讓孩子們以愉悅的心情開始一天的學習。

楊林小學一年級學生小雨家境困難,母親是殘疾人,父親常年外出打工,導致他性格內向、自卑。得知小雨的情況後,歐陽蓉不僅暗地裏叮囑班裏的同學們要多給予小雨幫助,還經常在課堂上鼓勵他回答問題。歐陽蓉又自費幫他買衣服、學習文具、牛奶,多次到小雨家家訪……漸漸地,在歐陽蓉的幫助下,小雨越來越自信,學習成績也提高了。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歐陽蓉先後榮獲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先進個人”、自治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示範“優秀實驗教師”、貴港市中小學優秀班主任、“優秀少先隊輔導員”等榮譽稱號。

(本文學生名字均爲化名)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