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央視網

央視網消息:據中國消費者協會網站消息,5月11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布2024年“五一”假期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監測發現,2024年“五一”假期消費者吐槽主要集中於交通出行、景區旅遊、消費服務、文化娛樂等方面。

據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測算,2024年“五一”假期全國國內旅遊出遊合計2.95億人次,同比增長7.6%,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28.2%;國內遊客出遊總花費1668.9億元,同比增長12.7%,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3.5%。商務部數據顯示,“五一”期間全國重點零售和餐飲企業銷售額比去年同期(2023年4月29日至5月3日)增長6.8%。另據國家電影局統計,電影票房和觀影人次也均超過去年同期。

爲進一步洞悉長假消費需求變化,聚焦消費者投訴熱點,發揮社會監督作用,中國消費者協會利用互聯網輿情監測系統,對5月1日至5月6日相關消費維權情況進行了網絡大數據輿情分析。

監測期間,有關“交通出行”負面信息共637,392條,佔吐槽類信息的42.61%,日均10.6萬條,曲線在假期首尾出行高峯時段明顯上揚,5月1日達13.4萬條。熱門線路火車票開售“秒光”、“12306秒沒”的相關詞條衝上熱搜第一,“買長乘短”再次成爲話題核心。部分地區出租車野蠻拼車等情況引發小範圍關注。

監測期間,有關“景區旅遊”負面信息共416,301條,佔吐槽類信息的27.83%,日均信息量6.9萬條。5月6日達到峯值,爲9.4萬條。監測期間多地景區發生安全事故、擁堵等突發事件,暴露出景區應急能力不足、準備不充分等短板。

監測期間,消費服務負面信息共223,172條,佔吐槽類信息的14.92%,日均3.7萬條。其中,叫花雞裏沒有雞、 “消費刺客”再度出現引發熱議。

監測期間,“文化娛樂”類負面信息共161,123條,佔吐槽類信息的10.77%,日均2.7萬條。假期各地音樂節、演唱會等頗受年輕人追捧,但演出效果不佳、運營能力不足等爭議也伴隨出現。

綜合分析監測期間的消費維權輿情和典型事例可以發現,節日期間消費需求瞬時爆發,供給結構性失衡成爲當前消費者維權的主要原因。文旅、餐飲行業“價格刺客”、誘導消費等不誠信經營頑疾有所“抬頭”,安全隱患更是不容忽視。

中消協表示,今年“五一”消費市場熱點不斷,中小城市人氣增長,高質量服務供給擴大迫在眉睫,消費者安全問題引發關注,各地各部門應將更多精力從事後處置追責轉向事前防範、事中監管。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