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務實精神尤爲重要。鋸木頭、釘釘子、補磚牆、刷油漆……在江蘇省揚州市廣陵路219號卞寶第故居修復現場,一羣大學生戴着安全帽,在十餘名師傅們的帶領下,已經修了3個多月的古建築。(5月10日 中國青年報)

這羣來自揚州市職業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的大學生們,在畢業設計的關鍵時刻,選擇走出象牙塔,投身到實際的古建築修復工程中。他們戴着安全帽,手持工具,在老師傅的帶領下,一絲不苟地修復着每一塊磚、每一片瓦。這樣的畢業設計,比紙上談兵更有意義,更能鍛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專業技能。

上工地,“粘泥土”,“帶露珠”,大學生們不僅學習了木工、瓦工、漆工等傳統技藝,還培養了團隊協作能力。他們在實踐中深刻理解了古建築修復的重要性,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實踐式的學習方式,讓“實踐出真知”付諸行動,不僅讓大學生們更加深入地瞭解了自己的專業,也讓他們更加珍惜和尊重歷史文化。

選擇實踐,踐行理論,本次事件爲全社會樹立了一個榜樣。大學生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務實精神。在當今社會,很多大學生往往過於注重理論知識的學習,而忽視了實踐操作的重要性。這羣大學生卻能夠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實際行動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果。他們的行爲也讓我們看到了大學生對歷史文化的尊重和熱愛。在修復卞寶第故居的過程中,他們不僅學習了傳統技藝,更在潛移默化中接受了一次生動的歷史文化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遠比課堂上的灌輸更爲深刻和有效。

當前,這羣大學生的行爲也引發了我們對於高等教育的思考。不論是航空航天、高鐵高速,還是隧道橋樑、智能芯片……“知行合一”,才能讓美好的願景變爲現實;“行勝於言”,才能推懂經濟社會向前發展。我們應該更加註重實踐教學,鼓勵大學生們走出課堂,投身到實際工作中去。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真正具備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高素質人才。此外,這羣大學生的行爲還傳遞了一種積極向上的價值觀。他們不畏艱難、勇於實踐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和借鑑。無論是在學習、工作還是生活中,我們都應該保持這種務實精神,勇於面對挑戰,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

讓我們向這羣在工地開展畢業設計的大學生們學習,保持務實精神,勇於實踐,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質,爲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進步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