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人物分爲很多種,帝王將相,他們的特點也是很鮮明,有些人依靠蠻力存活,有一些人因爲生來就擁有權貴的身份,還有一些人雖然放在人羣中很普通,但是智慧不凡,憑藉着聰明的頭腦還有一張巧嘴活在亂世而保全自己。

越到亂世就越有這種人,尤其是三國時期,除了我們廣爲熟知的各種武將以外,謀士也在那個時代佔有着不凡的地位。最著名的就是諸葛孔明瞭,他的故事想必所有人都能夠說出一二。

並且我們都知道,其實兩個人不管是打架還是鬥智,都是非常精彩的,比如觀看高手下棋、瞭解兩個有智謀的人巧妙的腦力博弈,三國時期的空城計就是兩位有大智慧的人的“搏鬥”。

很多人都對這個歷史故事耳熟能詳,大家都認爲這件事情是孔明勝利了,完全騙住了司馬懿,所以孔明也就成爲了全民偶像,大家都覺得這個人是神一樣的存在。

不過其實並不是這樣的,這樣的結果只不過是一些文學作品爲了藝術效果而做的,爲的就是突出主角的光輝形象。歷史上的司馬懿並不是那種草包,相反他非常睿智,否則也不會取得最後的勝利。

那麼我們回到這個故事:空城計,顧名思義就是城池裏面根本沒有多少武裝力量,有的只不過是一些老弱殘兵,如果這個時候敵人在城外硬攻的話,不費吹灰之力就可以將這座城拿下。

不過這個時候詭異的事情就出現了,城門緩緩打開,裏面空無一人,只有孔明自己悠悠地走上城樓,帶着一把古琴,擺出一副若無其事的態度,就這麼看着城樓下的衆人。

此時其實樓下進去也可、撤軍也行,其子司馬昭甚至請命自己帶領一小隊人前去,都被拒絕,直接選擇撤兵。孔明也是常舒一口氣,並且說這樣的計謀只能夠對司馬懿一個人使用。

不過很多人都沒有看出來,其實這真的是兩個人之間智慧的博弈,箇中緣由,也只有他們二人知曉。

這個其實不難理解,不過這樣的祕密也是在司馬懿快要死的時候才告訴他的兒子,人們才得知這樣一個真相,那就是當時的局面還算是三國鼎立,三個國家的實力依然是可以相互制衡的。

如果這個時候代表蜀漢勢力的諸葛亮就這麼死了,勢必會使曹魏的勢力增大。曹操其人大家都知道,是一個多疑多慮的人,司馬家族如果被這樣的人左右的話,就是很危險的。

畢竟曹操自始至終都沒有信任過這個家族,倒不如留下諸葛亮能夠與他們抗衡,來給自己的家族爭取壯大的機會。諸葛亮是多麼聰明的人,自然也是明白這其中的道理,所以並沒有擔心他真的會攻進城裏。

就這樣,兩個人明白權力的制衡祕密,才一起上演了這麼一出千古好戲。不得不說兩個人都是萬里挑一的聰明人。這也難怪專家會說:“他不撤軍就完了。”這樣的言論見怪不怪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