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資事堂

作者 | 鄭孝傑

編輯 | 袁暢

投資大師總是相偕而來,又相伴而去。

美國當地時間2024年5月10日,量化投資大師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驟然去世,享年86歲。

此時距離芒格離世不到半年。

西蒙斯擁有數學家、投資家、慈善家、量化行業開拓者、密碼破譯專家等各式標籤。

但真正能夠“定義”他的似乎還是他創立的業內頭牌量化機構——文藝復興科技。

以及那隻外人難以“染指”的大獎章基金。

後者創造了無法複製的長線高盈利業績,也把量化投資的皇冠戴在西蒙斯頭上——至今。

短短半年內,主動權益投資和量化投資的兩位頂尖人物先後“離去”,讓人見識了時代的流轉和時光的無情。

而唏噓西蒙斯離去的,或許不止是我們。

01

天才投資家

西蒙斯可謂“天才”,而且不止在一個領域。

1955年他考入麻省理工學院數學系,年僅23歲便獲得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數學博士。

他曾先後任教於麻省理工學院、哈佛大學和紐約州立大學石溪分校,並在石溪分校成爲數學學院的院長——時年三十歲。

30歲的數學學院院長還遠不足以定義西蒙斯。他和陳省身一起創立的陳氏-西蒙斯定理在幾何學中有重要成就。

1976年,他獲得了美國數學會的奧斯瓦爾德·維布倫獎。

兩年後,40歲的西蒙斯成立了成爲文藝復興科技的前身,並在日後開啓量化投資的新時代。

發現了沒,每逢整十歲,西蒙斯都要搞點大動靜出來。

02

神奇的大獎章基金

觀察一位投資大佬的切入點,其操盤的產品不可錯過。

大獎章基金就是西蒙斯揮舞的投資“魔法棒”,某種程度上比本人還要有名。

資料顯示:大獎章基金是1998年3月正式成立運作,

當時的基金經理除了60歲的西蒙斯,還有一位叫埃克斯的基金經理。兩人都分別於1967年和1976年獲得數學圈最高榮譽——美國數學學會的偉布倫獎。

所謂的大獎章基金,也由此得名,彰顯着基金經理的學術能力。

大獎章基金的成立,也意味着西蒙斯量化投資哲學的正式成型:

“我們完全停止了基本面分析,變成了一個徹底的、依靠模型的量化投資者”,他日後回憶道。

03

從“摸索”到神蹟

大獎章基金成立初期,策略模型的使用“並不得力”。

第一年的費後收益率爲8.8%,在業內差強人意。而到了第二年,模型直接在基金經理面前罷工,全年收益虧損了四個百分點,而當年標普500指數大漲30%。

沒有放棄,西蒙斯四處延聘高手、重新調適模型,並在1990年大放異彩,最終全年獲得了55%的費後收益。

這是一個值得記取的年份,1990年是華爾街量化投資的“D day”,另一家如今的巨頭Citadel,也在這一年成立。

04

“聚集”人才

西蒙斯是量化投資的先驅,所以,他也幾乎全新定義了量化團隊的成員。

據說,西蒙斯不青睞當時市場上的投資熟手,而是更加熱衷從數學界、物理學界、氣象界、密碼分析等領域招攬人才跨行入場。

但招攬入場的人,必須能完成西蒙斯的高要求,在很早以前,西蒙斯就不斷要求團隊成員優化模型表現,並進入多資產的領域投資。

可見,西蒙斯在1980年代末的視野就不侷限於股票資產,同時也輻射債券、商品、貨幣、衍生品等。

05

業績“神蹟”

早期,大獎章基金是文藝復興的資管產品,也就是可以對外募資進行運作。

結果,諸多外部投資人享受到了豐厚的收益。

大獎章基金的“印鈔”能力十分驚人。

數據顯示:1988 年以來的30年間,大獎章基金的平均年回報率爲66%,累計產生了超過1000億美元的利潤。

這一期間,美股風向標標普500指數每年上漲5.1%,這恰恰“僅”是大獎章基金固定管理費的水平。

值得注意的時:1993年大獎章基金年度管理費已經高達5%,到了2002年西蒙斯將業績報酬提成比例從20%提升至36%,之後又調升至44%。

如此高收費模型,也側面驗證了大獎章基金賺錢的能力。

06

產品“內部化”

各路投資者均發現了這隻業績扶搖直上的產品,除了高淨值個人,公共養老基金、捐贈基金、基金會、保險公司、家族財富辦公室,紛紛來搶購份額。

這股熱度躥升太快,到了1993年——大獎章基金成立五年之際,西蒙斯決定停止接納新資金。

而當時基金規模僅僅有2.7億美元,西蒙斯的果斷在今天看來讓人不解。

或許,他早已察覺到管理規模、收益、策略有效性之間的“矛盾”了。

2002年-2005年,西蒙斯逐步爲外部投資者贖回基金份額,最終轉變成一隻純內部基金,持有人均爲文藝復興內部員工。

把投資產品的權利當做福利,可能也只有文藝復興等少數機構做得到。

對於大獎章基金轉型內部基金的原因,西蒙斯曾有如下表述:

“我意識到我們可以管理中等規模的資金,但是無法管理千億規模的錢;與此同時,我們的基金規模增長很快,這要求我們做出改變。於是,我們只接受員工的投資,同時拒絕了所有的外部投資者。”

07

“綁定”人才

投資策略跑通了,當然就會有人才的流動。

大獎章基金成立早期,一起與西蒙斯搭建模型的數學家Berlekamp——同樣畢業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後來決定離開文藝復興。

據稱,當時西蒙斯對這位搭檔要求甚高,不斷要優化模型表現,後者不勝其煩。

之後,包括文藝復興在內的美國頭牌量化機構都開始了“綁定”人才:

西蒙斯要求投資團隊簽署保密協議,員工需要將薪酬包的四分之一放在大獎章基金,作爲一種保釋金鎖定,直到他們離開後數年才發還。

業內還傳說,大獎章基金的投資者可能包括文藝復興已離職員工,但後者必須滿足更苛刻的競業條款,這些人幾乎無法從事量化投資工作,但靠着前老闆的基金收益做到“衣食無憂”。

08

“身後事”引人關心

文藝復興作爲一家對沖基金,員工人數大大少於同等規模和名氣的其他機構。

據說該公司的正式員工僅有小几百人,而Two Sigma有2000名員工,橋水有至少1200員工,城堡投資的員工有近3000人。

根據坊間資料,西蒙斯還在世時,文藝復興的管理架構是,

董事長詹姆斯·西蒙斯(James Harris Simons);

執行副董事長納撒尼爾·西蒙斯(Nathaniel Simons),老西蒙斯的兒子;

首席執行官彼得·菲茨林·布朗(Peter Fitzhugh Brown);

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首席合規官孟德爾·馬克·希波爾(Mendel Mark Silber);

董事、副總裁保羅·傑拉德·布拉德(Paul Gerard Broder);

老西蒙斯“離世”後,文藝復興的掌舵者會是其子還是現任首席執行官彼得·布朗,頗引人關注。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