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丈原的天際被一片哀聲遍野,這片哀嚎正是因爲衆人愛戴的軍師已經遠去。恍惚中,依稀看到他搖着羽毛扇,舌戰羣儒,神情自若;再恍惚,又仿若看見他,巧借東風,運籌帷幄。

一次次的精心設計,讓蜀國從一個無落腳之地的小國發展成爲三足鼎立的一部分,協劉備從織蓆販履到名正言順的劉皇叔。他的一生都在爲匡扶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人就是蜀國軍師---諸葛亮!

劉備死後,將劉嬋託孤於諸葛亮,從此後諸葛亮在軍事、行政、外交上便是一把抓,可以說事無鉅細,身必躬親,他嘔心瀝血執着爲社稷的行爲受到蜀國軍民愛戴,本可以篡位,卻不謀私利,一心輔佐的品德受到後人敬仰。

如果諸葛亮不死,有些人是永遠沒有出頭之日的。

這頭一號人物就是司馬懿。

司馬懿和諸葛亮可以算的上一對老對頭了,每一次的對決,司馬懿都沒有佔到便宜。在司馬懿眼中,視諸葛亮爲眼中釘肉中刺。

諸葛亮死後,蜀軍往後撤,司馬懿聽聞諸葛亮死的消息,帶兵追趕,姜維用諸葛亮的雕像置於車上,司馬懿見了慌忙後退,大呼“我頭在否”,而司馬懿得知諸葛亮確實死了之後,卻大笑說“我無憂矣”。

可見,司馬懿是如何懼怕諸葛亮。

這二號人物就是費禕

費禕和諸葛亮、蔣琬、董允並列爲蜀國的四相,但是成就卻遠遠不及諸葛亮。諸葛亮去世後,蜀軍繼續北伐,費禕開始時被封爲軍師,後來升至大將軍。但是費禕一生的成就就是協助蜀國執行休養生息的政策。諸葛亮不死,費禕也成爲了首席軍師。

這三號人物便是姜維。

姜維本是魏國的中郎將,因被曹魏懷疑有異心,無奈投降於諸葛亮成爲一名蜀將,諸葛亮死後,姜維嶄露頭角,費禕死後獨攬蜀國軍權,繼續北伐,小有成就。

這最後一名是大家萬萬想不到的,這人就是陸遜。

陸遜是吳國的名將,史上記載他的一生幾乎沒有喫過什麼敗仗,在三國裏的地位堪比諸葛亮。蜀國和吳國的荊州之爭,如火如荼,劉備以報仇知名,舉全國之力進攻孫吳,也低估了陸遜。

最終的結果劉備大敗,敗的一敗塗地,即使後來諸葛亮用了10年的時間都沒有恢復過來。可是除了夷陵之戰,陸遜似乎也沒什麼能拿得出手的功績。夷陵之戰,如果諸葛亮尚在,又怎會有陸遜的勝算?

諸葛亮作爲三國的第一人,一直被後世傳頌,但是他凡事親力親爲,沒有培養出優良的接班人,也實則是失策之舉。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