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湄洲日報

媽媽,是世界上最溫暖的詞。每位媽媽都有自己的特質,但無私、接納、包容、堅韌的母愛是一樣的,照亮我們成長的路。

小時候,希望媽媽像超人一樣無所不能;少年時,又渴望媽媽能少管一點;長大後,媽媽成了家的代名詞。母親節來臨之際,筆者採訪了幾位不同年齡階段的媽媽,聽她們講述自己的心聲和感悟,感受永恆不變的母愛。

新手媽媽:養娃方知爲母不易

十月懷胎,一朝分娩。對於許多新晉媽媽而言,新生命的到來讓她們享受了初爲人母的快樂,也在手忙腳亂的育兒路上多了一份幸福的“煎熬”。

“做母親累並快樂着。”27歲的李慧年初剛升級爲媽媽。對於兒子成長每一個細微的變化,她都會用手機記錄下來。不過,她坦言,孩子的睡眠非常淺,尤其是晚上經常要抱睡,這很“折磨”媽媽。幾個月來,她幾乎沒有睡過好覺。“自己做了母親,才深刻體會到媽媽的不容易。這個母親節我特地選一份首飾,感謝母親的養育之恩。”

“這幾年真的是太憔悴了,都不敢讓自己生病。”“90後”黃仁美說,3歲的女兒很萌很可愛,自己很享受當媽媽的感覺。可是,重返職場後,她常常感到時間和精力不足,工作和孩子就像彈簧的兩端,將她的生活時刻繃緊。“工作和孩子幾乎佔據了我的全部時間,基本上很少有屬於自己的時間。”

“看着寶貝每一次成長,是當媽媽的幸福。”黃仁美說,職場媽媽意味着更加艱辛和勞累,但每次看到女兒的笑容,自己瞬間很有存在感和幸福感。今年的母親節,要帶着女兒到近郊旅遊,享受節日的溫馨。

中年媽媽:調整心態擺脫焦慮

“兒子上初二了,成績忽上忽下。我的‘畢生所學’都用上了,效果不佳。”40歲的公司高管江凌略顯無奈地說。面對家庭、事業、教育等各類失衡中的焦慮,“中年危機”“老母親”等網絡熱詞疊加在一起,成爲一些中年媽媽正在經歷的狀態。

家有倆娃的翁麗萍則認爲,人到中年,要積極調整心態擺脫焦慮,保持情緒穩定,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長。在街坊鄰居眼中,她帶娃總是從容自在,各種育兒技巧信手拈來。

從孩子一哭就手忙腳亂,到獨自帶兩個孩子外出旅遊;從忘了拼音,到輕鬆陪伴孩子親子閱讀……這些變化,源於她經常學習育兒知識的努力,更是她用心總結生活經驗的結果。

“母親的角色也是一門課程,需要不斷改變心態。”翁麗萍說,女兒進入初中以後,感覺更想要自己的空間,不再像小時候那樣黏着媽媽。對於孩子青春期的變化,她覺得要接受孩子的變化、成長,尊重她的想法,同時調整自我的心態,才能和孩子共同擁抱未來。

提及母親節的願望,翁麗萍笑着說,希望家人健康。她說:“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和父母喫喫飯、聊聊天,感受簡單的快樂就挺好。”

退休媽媽:“多面人生”活出精彩

在我們的身邊,有這樣一羣媽媽,她們即使退休了,仍然身兼數職:包攬一切家務、化身家庭“後盾”、躋身“帶娃族”……在活出精彩自我的同時,繼續爲兒女撐着遮風擋雨的“傘”。

65歲的葉秀鳳,每天生活都很充實。在幫襯女兒的小家庭操持家務、接送孫女之餘,她“見縫插針”豐富自己的文藝愛好,在舞蹈、大合唱、朗誦等不同演出的舞臺上熠熠生輝“做自己”。

在葉秀鳳看來,集妻子、女兒、母親、外婆等多種身份於一身,時間管理是必需的技能。奉上以孝,對下以慈,她在煙火氣裏忙碌轉身,又不侷限於身份的標籤,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多面人生”。

母親節前,葉秀鳳就收到女兒爲自己定製的寫真拍攝套餐,深感幸福和感動。她覺得,幾代同堂的天倫時光,彼此用愛溫柔相伴、綿延傳承,讓母親節在這個家庭更具意義和分量。 朱秀花 林亦霞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