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誉霏 张苗 寇浩楠 张璐

2022年春节刚过,40岁的闫丽娟第三次到城里找工作,感觉很焦灼。

她找到以前帮她联系过工作的房产公司,却发现这家店早在一年前就关闭了,当时的同事有的已经换了行业,有的已经回了老家。没办法,闫丽娟只能开始跑新的房产公司,工作还是有的,只是找工作的人更多。

一家家房产公司发出了招聘信息:要求销售人员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至少两年的工作经验……闫丽娟的普通话并不标准,文化水平也不高,可她还是不死心,又跑了几家挂着招工启事的餐厅,可那些老板都说已经招到杂工了,还挂着招工启事只是为了招揽顾客,“表示我们店里的生意好”。

就这样,3个月时间一晃而过,闫丽娟还是没有找到活儿干,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没怎么接触过社会的她决定到济南的大学校园里自己创业。

坐上从鹤岗到济南的火车,她的心里有些忐忑,不知道做这个决定会不会有些草率。

刚开店时,她每天都很焦虑,怕生意不好,怕学生不喜欢麻辣烫的味道。早上,闫丽娟来到店里,提前把碗刷一遍,碗里残留的菜很难清理,她就一点一点地刮下来,随后将外面的卫生打扫干净,等着学生们来吃饭。11点过后,下了课的学生拥入餐厅,麻辣烫店开始忙碌起来。“吃啥口味?能吃辣不?”这句话她每天要说几百遍。她快速地将价钱打上,转过头将做好的麻辣烫端出来,再打包。偶尔,她也会出些差错,将学生们的饭拿混,不过学生也不会太计较。饭点过了,她才抽空把自己的饭吃掉,利用休息时间研究麻辣烫的口味。

她很爱听毛不易的歌,《消愁》是她最喜欢的一首,这首歌和生活很贴切,“一杯敬朝阳,一杯敬月光”是她最喜欢的一句歌词。当闫丽娟知道毛不易大学学的是护理专业,因热爱音乐,凭借自己不断努力,最终站上了舞台时,她对自己说:“人的潜力是非常大的,我也可以。”

闫丽娟觉得最快乐的时光是和家人待在一起,每次回到黑龙江,她都会带着女儿回小村庄和父母住一段时间。闫丽娟有一个女儿,眉眼弯弯的模样和她一模一样,麻辣烫店的名字也是取自她的女儿。

从鹤岗到济南,跨越2000公里的距离,也是为了给女儿更好的生活。

女儿小的时候,家里还有很多农活要忙,只能把女儿寄托在老师家里,放假才接回来。那天正准备做饭的闫丽娟突然接到老师给她打来的电话:“你快来陪读吧,孩子生病了,天天喊胃疼”。她一下子慌了神,手里的碗跌碎在地上,脑袋里只剩下一个念头:去接孩子。到了老师家门口,看着瘦瘦弱弱像小猫一样的女儿,她再也不忍心把孩子一个人丢在外面。

自此,她几乎将全部的时间都投入到家庭中。高中的时候,女儿起早贪黑学习,闫丽娟每天早早起床给女儿准备早饭,晚上等女儿放学回家,再把准备好的饭菜端上桌。女儿不爱吃饭,她就变着花样做各种吃的,慢慢调养好了孩子的肠胃,后来厨艺越来越好,开一家餐馆的想法就在闫丽娟的心里悄悄埋下。

作为母亲,她对女儿没有太多的要求,最大的期望就是她健康、快乐。女儿是她人生的中心点,二十年来她从未偏离航线。这种“自我牺牲式”的教育方式在年轻人看来是很难做到的事,但一切以孩子为中心的思想在闫丽娟这一代人中却是很常见的。

1982年,闫丽娟出生在黑龙江省鹤岗市萝北县东胜村。没过几年家里又迎来了一个小生命,3岁的闫丽娟有了一个弟弟。姐弟俩生活得很幸福也很平淡。

每到农忙时,父母都不在家,闫丽娟会一个人领着弟弟出去,一个小手牵着另一个小肉手走在街上。姐弟俩还常常会去离家门口不远的小河边,学着大人的样子做小网子捞鱼。每次捞上来七八条小鱼时,俩人就回家,乖乖等着妈妈用东北黄豆酱炸鱼。鱼还没有炸好,姐弟俩已经进了不下10次厨房,最后干脆守在灶台边。妈妈炸好一个,他们就在旁边偷吃一个。

在邻居们的眼中闫丽娟是个乖孩子,父母也几乎没有打骂过闫丽娟。印象中只有一次,一件小小的事:闫丽娟上学起晚了,打算不吃早饭就走,咋说都不听,父亲心急“打”了她,当时的她十分不理解,最后出门脸上还是挂着泪的。

1998年,闫丽娟初中毕业。

她考上了鹤岗市师范学校英语专业,那是一所正规的中专学校,毕业后可以直接回小学当英语老师。那时候中小学刚刚普及英语,各个学校的英语老师都急缺。可偏偏,那年东北发生大洪水,庄稼地全淹了。辛苦一年的庄稼打水漂了,不仅没有挣到钱还要往里面贴钱。闫丽娟的家是个普通的农户家庭,面临着这两头难的问题,不知如何应对。年仅16岁的闫丽娟,替父母做了决定,放弃了师范的选择。

自那以后,闫丽娟每天都在家帮着做农活。在农村,天没亮就要早早上地,等到都快黑天了或者太阳落山才回家。为了干活方便,闫丽娟剪掉了攒了好几年的头发,她好像没有多么的不舍,起码没有哭。渐渐的,她可以一个人扛起装满黄豆的袋子,她可以一个人给十几亩的庄稼除草……日子久了,她好像越来越“适应”。

就这样周而复始,闫丽娟到了23岁。这年秋天,闫丽娟结婚了。她搬到了新家,一切像往常一样,没有什么变化,只是身边多了一个和她朝夕相处的男人。

三年后女儿出生了,女儿刚生下来像闫丽娟一样,长长的睫毛,大大的眼睛。闫丽娟很爱她的女儿,为了给女儿攒够读书的积蓄,在学区房卖过楼,在学校当过清洁工,还去火锅店端过盘子……她明明不是超人,在女儿的眼里她却是“超人妈妈”。

2022年,女儿高考结束。闫丽娟还记得女儿奔出考场的那一刻,她很激动,同女儿一般。一阵风吹过,拂过她发汗的手心。她的女儿将迈向新的起点,这一刻,她也要朝前走了。

2022这一年成了闫丽娟创业之路的转折点。女儿成功进入大学学习,“我总要给孩子生活费,家里的父母生病也需要钱。”她决定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身上。“我自己也不会做什么,唯一拿得出手的就是做饭的手艺”。

经过考察,闫丽娟发现学校开店满足了她的各种需求,时间自由,发展空间大,并且有更多跟孩子独处的时光,于是毅然来到济南,在女院开了属于自己的特色麻辣烫店。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用心的事情坚持做。”这是闫丽娟时刻记在心里的话。每次去采访她,她总是坐在收银的一张小桌子旁,看着快被她记满的笔记本。本子上记录着她这半年来不断练习、制作、调试的过程,包括配料用量、火候大小、制作技巧、时间……看到有孩子们来,她就笑着打招呼。凭借多年扎实的基本功和娴熟精湛的烹饪技艺,闫丽娟把东北特色融入麻辣烫,为孩子们做出了具有东北特色的麻辣烫。

在大学校园里工作,闫丽娟的眼界一下子打开了,她除了要供自己的女儿上大学,还有更远大的目标:申请一个属于自己的麻辣烫品牌。她告诉自己,不能甘于现状,要不断突破。

“潺潺流水终于穿过了群山一座座,好像多年之后你依然执着。”就像毛不易的歌词一样,1998年的洪水终于越过了命运的大山,闫丽娟手里的锅铲不再只为家庭而忙碌。

晚上11点,闫丽娟回到了出租屋,每次都要把第二天的菜品收拾好,才肯回家休息,她的小窗口无疑是餐厅那一层关灯最晚的。她换好拖鞋走到茶几边给自己倒了杯水,顺势坐到脚边的粉色懒人沙发上,这个沙发是女儿网购买给她的,虽然一直嘴上嫌,可心里喜爱得很。12点,她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再一睁眼,已经是早上七点了。洗漱完毕,闫丽娟匆匆吃了几口早餐,便准备去学校。在出门前,她给女儿发了一条微信,这是她的习惯。

餐厅里,她和往常一样,洗菜、备餐,等待着下课的孩子们……

(本文作者为山东女子学院传媒学院学生,壹点号:女院传媒)

非虚构写作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