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孤軍追趕韓王信時,中了冒頓的埋伏,導致自己被困在匈奴人的包圍之中。

這次遇險改變了劉邦對匈奴的輕視,他決心通過“和親”這種手段,來維持和匈奴的關係。

《何博士備論》:高帝曾以三十萬之衆困於白登之圍,蓋士不食者七日,已解而歸,不思有以復之,而和親始議矣。

和親又叫做”和戎“”和蕃“,這種通過政治聯姻達到某種政治目的的手段,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流行起來。

《漢書》:百姓和親,國家安寧,名位不失,施及後世。

但在我們固有的觀念中,“和親”是漢王朝的妥協,這是漢王朝用來維持和匈奴部落之間政治和平的一種“屈辱”的手段。

不然,爲何只見漢朝下嫁公主,不見匈奴人派公主來與漢朝皇室和親呢?

先談原因:

一、匈奴人的觀念和華夏民族不一樣,在他們早期的婚姻觀念中,女子屬於私人財物,並不足以上升到足夠影響到政治平衡的地步。

二、匈奴公主的外貌和文化素養,並不符合漢朝皇帝在審美方面的需求;

三、漢朝皇帝將下嫁公主稱爲“和藩”,他們自身瞧不上這些來自藩國出身的“公主”。

關於匈奴人不主動提出派公主和漢朝和親這個觀點,我強調兩個前提:

1、當時匈奴的國力不如漢王朝;

2、當時匈奴和漢王朝之間的婚姻觀念問題差異很大。

事實上,遊民民族和中原王朝進行和親的事例並不少見,比如周襄王便曾立狄女爲後,以此獲得了狄人的支持。

冒頓單于曾經也曾給呂雉提出過兩人和親的請求,但遭到了呂后的拒絕,這是匈奴主動向漢王朝進行和親的一次嘗試。

匈奴人和漢王朝的婚姻觀念差距實在太懸殊,呂后覺得他有點重口味了,冒頓還做過另一件重口味的事情。

昔年,匈奴還受東胡欺負時,東胡王對冒頓說:我想娶你的妻子。

冒頓的大臣聽到這請求,氣急敗壞,冒頓卻說:“奈何與人鄰國愛一女子乎?”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

所以,綜合上述原因,匈奴公主在漢朝並不喫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