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於祥明

5月11日,北京市住建委印發《2024年北京市住房發展年度計劃》(以下簡稱《計劃》)中提出更好滿足合理住房需求,強化因區施策、一區一策、精準施策,優化房地產政策,更多更好地滿足“一老一小”家庭、職住平衡等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需求。

此前,住房城鄉建設部曾下發要求,各城市要根據當地實際情況,完善“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以政府爲主保障工薪收入羣體剛性住房需求,以市場爲主滿足居民多樣化改善性住房需求,科學編制2024年、2025年住房發展年度計劃。

北京此次率先發布《計劃》,並列出8個方面的具體計劃,提出一系列舉措和思路,對其他城市具有借鑑意義。

其一,更好滿足合理住房需求。

更好滿足合理住房需求位列《計劃》第三項,其中有關優化房地產政策的內容值得關注。

《計劃》提出,本年度計劃供應商品住房約600萬平方米。優化營商環境,加強服務管理,保障商品住房項目平穩有序開工建設和上市銷售。按照“一片區一方案”,開展完善在售項目周邊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專項行動。各區制定新供地項目周邊公共服務配套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計劃,與商品住房同步建設、及時交用。建立住房項目全過程、全方位信息披露制度,推動住房銷售管理從審批監管向信息服務轉變。強化因區施策、一區一策、精準施策,優化房地產政策,更多更好地滿足“一老一小”家庭、職住平衡等多層次、多樣化的住房需求。針對“12345”市民熱線反映集中的虛假宣傳、合同霸王條款等突出問題,開展市場秩序整治,加強聯合執法,維護羣衆合法權益。

其二,平穩有序供應住房用地。

平穩有序供應住房用地位列《計劃》首位。這與中央政治局會議對房地產工作的新部署“統籌研究消化存量房產和優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密切相關。

《計劃》提出,平穩有序供應住房用地。保持住房用地供應總量穩定,本年度計劃安排各類住房用地1060公頃。加強規劃引領,深化空間結構佈局,土地供應向重點功能區、軌道站點周邊、南部地區等重點發展空間傾斜,促進職住平衡、產城融合、宜居宜業。其中,計劃安排商品住房用地供應下限300公頃、入庫300公頃,堅持以需定供,通過“房地聯動、一地一策”機制,保障供地結構均衡、節奏平穩,提升供地效能。計劃安排保障性住房用地460公頃,其中配租型和配售型保障性住房用地200公頃,積極引導保障性住房用地向重點功能區、軌道站點周邊佈局,明確地塊清單,加快供地進度,有力支撐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

其三,持續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

完善“保障+市場”的住房供應體系,保障性住房必不可少。

《計劃》提出,持續建設籌集保障性住房。緊扣“七有”要求和市民“五性”需求,加大公租房備案家庭保障力度,穩步提高備案家庭保障率,2023年底前備案的低保、低收入、重殘、大病家庭,依申請“應保盡保”。研究出臺公租房家庭准入退出標準,逐步完善後期監督管理體系機制建設。進一步完善公租房保障方式,引導家庭通過領取市場租房補貼方式解決住房困難。大力發展保障性租賃住房,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落實土地、財稅、金融等政策支持,引導社會主體投資建設保障性租賃住房。夯實各區主體責任,採取新建、改建、改造、轉化等多種方式增加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強化保障性租賃住房產品設計,構建住宅型、公寓型、宿舍型多層次保障性租賃住房供應格局。發揮專家評審機制作用,加強對保障性租賃住房項目規劃佈局、戶型設計等方面的指導。本年度計劃建設籌集保障性租賃住房7萬套(間),竣工各類保障性住房8萬套(間)。積極推進規劃建設配售型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地。

其四,持續防範化解房地產風險。

《計劃》提出,進一步壓實企業主體責任,加快出清存量項目風險,實現應交付盡交付。持續開展對預售項目工程建設、銷售、資金運行、社會輿情等信息監測,發現問題及時處置,嚴防風險新增。修訂並實施預售資金監管政策,確保預售資金安全使用和項目正常建設。持續推進現房銷售。不斷完善房地產融資協調機制,用好房地產項目融資支持“白名單”,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一視同仁支持不同所有制房地產企業合理融資需求。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