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剛纔,張頌文在社交媒體上發了一篇深情長文,告別了47歲的自己。他說錄製《燦爛的花園》是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要展現真實的一面給觀衆,但我不禁要調侃一下,這綜藝裏的“真我”與“假我”到底有多少距離?

一、綜藝裏的“真我”,觀衆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張頌文在《燦爛的花園》裏坦言,展現真實的自己不容易。可我想說,觀衆看到的或許只是冰山一角。綜藝節目的剪輯、導演的引導,甚至是嘉賓之間的默契配合,都可能影響到觀衆對“真實”的判斷。這“真實”的一面,或許只是張頌文精心挑選、包裝後呈現給觀衆的一面。

二、生日與工作:是敬業還是“自我折磨”?

張頌文自稱不慶祝生日,每年的生日都在工作中度過。這聽起來很敬業,但我不禁要問,這是敬業還是“自我折磨”?生日是每個人一年中最特殊的日子,與親朋好友共度時光、享受生活難道不是更重要嗎?而張頌文卻選擇在工作中度過,這不禁讓人對他的生活態度產生質疑。

三、電影劇組的生日蛋糕:是福利還是“例行公事”?

張頌文提到,因爲劇組前幾天也有人過生日,所以明天他生日時劇組應該會給他買生日蛋糕。這看似是劇組的貼心福利,但仔細一想,這難道不是“例行公事”嗎?生日蛋糕成了劇組的固定程序,缺乏了真正的驚喜和感動。我不禁要問,這樣的生日祝福,還有多少真正的意義?

四、用作品表達謝意:是誠意還是“逃避”?

在文末,張頌文表示要用作品來表達謝意。這看似是誠意滿滿,但細思極恐,這難道不是一種“逃避”?與其用作品來表達謝意,不如直接對觀衆說聲謝謝來得更直接、更真誠。用作品來回應觀衆的喜愛和期待,固然是一種方式,但也可能讓人覺得缺乏誠意和溫度。

總的來說,張頌文的這篇發文雖然充滿了感慨和真誠,但其中也不乏一些值得我們調侃和批判的點。綜藝節目裏的“真我”與“假我”、生日與工作的取捨、電影劇組的生日蛋糕以及用作品表達謝意的方式,都讓我們對這位資深演員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觀產生了思考。當然,我們並不否認張頌文的才華和敬業精神,只是希望他能更加關注生活中的細節和人情味,讓觀衆看到更真實、更有溫度的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