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太原5月12日題:探訪新生兒重症監護室:“臨時媽媽”用愛履責

中新網記者 範麗芳

每兩小時爲新生兒更換體位、配奶餵奶,每日爲新生兒護理口腔、全身擦浴清潔……山西省太原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重症監護室(以下簡稱“NICU”)的護士們一片繁忙,照護着保溫箱中的患兒。

國際護士節之際,記者走近這些新生兒的“臨時媽媽”。NICU內,整齊擺放着若干保溫箱,“鳥巢包”裏躺着一個個小寶寶,有的戴着眼罩正在酣睡,有的正接受重力餵養。一旁的監護儀器實時顯示保溫箱內的溫度、溼度、嬰兒膚溫度,以及血氧、心跳頻率等。

“這裏主要是早產或高危的新生兒和危重症兒童,早產兒從26周到35周不等。”太原市婦幼保健院新生兒科護士長張曉芬說,早產兒各臟器尚未發育完善,護理上需要特別關照,哄娃、餵奶、換尿片、打針、擦身都是護士們的日常工作。

爲了給早產兒營造像在媽媽子宮裏一樣的生長環境,保溫箱的溫度、溼度根據嬰兒的個體情況調節。張曉芬說,早產兒“鳥巢護理”可減少其身體無規律的活動,更有安全感,同時配合體位支持護理,減少早產兒肺部病變的發生和加重,幫患兒度過呼吸關。

對於已經脫離呼吸機且需外出檢查的嬰兒,護士們爲其準備了“十字被”,“這樣一包就能抱出去了,省去被褥換來換去帶來的不便。”張曉芬說。

護士正在爲患兒清理口腔。韋亮 攝

與其他科室相比,NICU護士需要更專業的技能和更多的責任心和愛心。“這個早產兒只有26周,體重500克,又瘦又小,只有差不多手掌大小,護理起來難度很大。”張曉芬說,尤其是需要採血時,對護士更是極大挑戰。

而爲其準備的眼罩,也是護士們特意縫製的。“普通規格的眼罩,即使是最小號,也容易遮住鼻孔影響呼吸,所以護士們自己動手做,再進行消毒後使用。”

每個早產重症寶寶的背後,都有一個備受煎熬的家庭,他們期盼早日與孩子團聚,又擔憂自己是否能夠給予其穩妥的照顧。針對此,醫院在不斷提高患兒護理技能的同時,儘量減少家屬患兒分離焦慮,探索出家庭參與式護理、袋鼠式護理等。

患兒家屬通過玻璃牆探視嬰兒。韋亮 攝

“醫院每週有固定的家屬探視時間,大家通過這面玻璃牆就能清楚看到孩子情況,條件允許的情況,護士還可以把孩子抱起來。”張曉芬說,醫院也開設了無陪病房,主要針對部分病情允許的患兒,與寶媽在病房進行皮膚接觸、母乳餵養。

針對即將出院的患兒,醫院還提供了一日照護家庭銜接服務,一對一指導家屬如何讓嬰兒進行疾病預防,如何護理、餵養嬰兒,有效降低因護理不當造成的早產兒再次入院率。

太原市婦幼保健院舉行國際護士節授帽儀式。韋亮 攝

“新生患兒的護理工作繁瑣、細緻。”張曉芬說,但看着寶寶們體重一點點增長、身體一天天好轉,小小生命頑強地闖過一關又一關,很感動、很治癒,也很有成就感。(完)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