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要说嘴严,还得是山西人!”

近日,#山西玫瑰花馍#在视频平台走红!山西我知道,玫瑰我知道,馍和花馍我都知道……怎么这6个字放在我眼前,竟变得如此陌生?

大批山西网友,再次“破防”表示:山西你再次让我感到陌生!

比起“花”馍,山西人似乎更熟悉这种传统的“花馍”。

01

一个面团、一双手

就能变出“整个宇宙”

花馍,实际是一种用面做成的馒头,因为花式各样,从而命名为“花馍”,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做花馍的面,要筋道。因此,它采用传统酵母发面,没有任何添加剂,保持了浓郁的麦香味,食用时层次感强,嚼之有劲,醇味绵长。

揉面团时,一边揉一边掺干面,一遍一遍地揉,翻来覆去地揉,一团面才能越揉越软、又白又亮,最后放在热炕上盖被腾发,达到发虚、光润,再放在笼内蒸半个小时以上。只有经历过这样千锤百炼的工艺、精心揉制,蒸出的年馍才能虚、暄、白、松、软。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每逢佳节,在能工巧匠们的搓、团、捻、擀、剪、切、扎、按、捏、卷等十多道工艺间,用擀杖、剪刀、筷子、梳子、竹签等工具,加上红豆的装饰,再使用对比强烈的红、绿、黄、蓝着色,花馍瞬间仿佛有了生命。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02

五彩的花馍,

便是多滋的生活!

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花卉果实、飞禽走兽……造型多种多样的花馍,如同一个个民俗工艺品,令人目不暇接、流连忘返,也寄托着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登高”象征步步登高、事业兴旺;“枣花”象征心灵手巧;“鱼”表示“年年有余、如鱼得水”;“花”则有“花开富贵,如花似玉”之意……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在晋南人生活中,馍不仅能果腹,还承载着礼俗传统。“顿顿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生活,“事事不离馍”是晋南人的礼俗。

时令节日都会蒸花馍,根据礼俗不同而变化各异,说法也各有不同:大年夜蒸枣山馍、枣篮馍、金罐馍、银罐馍;元宵节蒸馄饨馍;端午节蒸老虎馍;六月六蒸莲花馍;中秋节蒸月饼馍……

岁岁生日蒸的花馍同样也有不同的意义:婴儿满月要蒸鼓鼓馍、枣长花馍;周岁娃娃要吃鱼馍 ;孩童十二岁要蒸项圈馍;青年人结婚时蒸花糕馍;老人们过寿时蒸桃馍;老人离世要蒸包馍……

(图源:山西新闻联播)

对山西人来说,花馍不仅仅是一种物质食粮,更是一种精神食粮,借助花馍礼俗,人们传递了祝福与信仰,花馍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源:临汾市文化和旅游局)

03

做花馍,山西人能有多“卷”?

都说,世界面食看中国,中国面食看山西!山西晋南地区的人们,在“比拼”花馍这件事情上,也足够的“卷”!

闻喜花馍

闻喜花馍盛行于明清,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农耕文明的活化石。闻喜花馍有“花糕”“花馍”“吉祥物”“盘顶”四大系列200多个品种。按运城当地的风俗,每逢重大节日,都有蒸花馍的习惯。

如今,运城花馍已不再是一份记忆,一门手艺,它更是一种文化,一份乡情,向世人描述着三晋大地的古老食品文化,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根祖情源。

霍州年馍

霍州年馍,是霍州传统民俗文化瑰宝,享有“舌尖上的美食、指尖上的艺术”之称,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霍州也因此获得“中国年馍之乡”的称号。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霍州位于山西南部的太岳山区,主要以种植小麦为主,馒头也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主要食品之一。而过年做的便是年馍,当地人称之为“羊羔儿馍”,古时的“羊”即是“祥”,有着“吉祥”的寓意,只要年馍一蒸年味也就来了。霍州年馍又称无碱蒸馍,风味独特、花样繁多、造型逼真,因其选料考究与工艺独特,可在常温下放置3个多月不变质!

高平面塑

在高平,人们每到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等重大节日时,就会根据民俗礼仪运用面塑表达期盼、传递祝福等。在这里,丰富的民俗生活给面塑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高平面塑的内容极其丰富,鲜艳的色彩让人感受到一种原生态艺术的强烈冲击。既有实用与审美的功能,又可食用。有时候,制作面塑需要二、三十斤面。一个大型的面塑上有戏剧人物,中有大型动物图案,周围要插上几十种甚至上百种花。面塑通体呈放射状,蒸好后,观看起来花蓬蓬,端起来颤悠悠、忽闪闪,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图源:高平宣传)

或许,山西人的浪漫并不是所谓的“花”,而是凝结在一个个小小的面团上,揉进了这口大馒头里,捏进了多彩的面塑花馍间。

他们用“一双巧手让日复一日的食物和日子,都显得不再单调乏味”,用浓烈或淡雅的民族色彩,融合了麦穗的香气,凝聚着家家户户喜怒哀乐的期盼,在檐下在灶边,把故事把生活诉诸于上,在漫漫的烟火里,传递祝福、传递希望。

(来源:人说山西好风光微信公号)

相关文章